津中樂道|珍惜全日校園生活 同尋全人生命意義

2022-11-28 12:27

過去兩年,因疫情關係,不少學校過着上半日課的模式。感恩的是,自己任職的學校,都能符合教育局的規定而可以安排全日復課。不要輕看留校時間比半日課多幾小時而已,只要運用得宜,學生當可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及服務,促進全人發展。

以本校為例,學校師生非常珍惜上全日課的機會,積極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午息時間,安排不同類型的班際及社際比賽,學習體育精神之餘,又可促進群性及體能發展。另學校又舉辦公益便服日,共襄善舉,而「開心快樂周」活動,又擺設遊戲攤位活動,充滿熱烈及歡樂氣氛。

與此同時,同學又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如出外參與戲曲藝術導賞活動等。當然,少不了的就是宗教活動,如早會、宗教分享及團契活動,而其他課外活動,包括運動會及旅行亦如常進行。

可以說,全人發展活動亦不斷進行中,盡力協助學生尋回因停課及半日課而失落了的正向精神面貌。

提到尋回失落了的正向精神面貌,簡言之,就是通過活動及服務推行生命教育。馮建軍所著的《生命化教育》一書所言,生命教育就是幫助他人「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及體悟生命意義」。再推而廣之,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心靈(靈性)教育。靈性就是生命主體,是關懷人的教育。

通過活動及服務,讓學生明白彼此連結的重要性,尋求意義價值,明白生命的呼召及所屬團體(班、級、社、課外活動團體、校)的共同成員感,活出生命的美好,持守正向信念及堅持道德原則。

上段舉列的活動並非新鮮事,同道亦不難做到,筆者只衷心期望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實際距離,並非社交距離,而是綿密無間,最終造福學子。


嚴志成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港島民生書院校長及津中議會副主席。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津中樂道|自強不息向上流動 抓緊機遇夢想成真

津中樂道|Be Grateful Be Global

津中樂道|與夢想有約——將學習主權交給孩子

津中樂道|跳出安舒區 向夢想進發

津中樂道|新生也滿月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