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培養語文能力 豐富學習體驗

2022-10-03 12:33

在語文教學中,「讀寫聽說」是四種基本能力。如果把「讀」、「聽」看成資訊輸入,那麼「寫」和「說」則是資訊的綜合輸出。沒有輸入,輸出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輸出,輸入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有規律地學習「知識」,建立起知識庫,並以這些知識庫為憑藉,豐富學生思維的源泉。

教師宜抓住課堂中「學」與「教」的關係,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思維。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雙邊活動的過程。

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創設機會激發學生學會思考,養成良好的多思善想的習慣。其次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思維,從正向、平面到異向、立體,從形象到抽象進行思維。

如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應多問學生,文章說甚麼、如何說、說得怎麼樣……也可採用「五步法」進行自讀,即一問「寫甚麼」,二問「怎樣寫」,三問「為甚麼」,四問「有何特點」,五問「有何感想」。這樣層層遞進閱讀,使學生不僅從內容、結構、思想等方面把握了文章,而且推動了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形象思維向理性認識抽象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學會了怎樣思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機。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者動情,學者動容」,這樣師生會感情融洽地把學習當成樂事,從而推動學生思維的擴展或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誘導」方式,把學生引人思維的境地,形成「教師循循善誘於前,學a生孜孜以求於後」的局面。

讓我們通過拓寬學生知識,抓住課堂「學」與「教」關係,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語文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李鏡品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是佛教黃允畋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得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0月3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津中樂道|全情投入

自校手記|牽手與擁抱

津中樂道|重學歷也重經歷

津中樂道|愛心電話

津中樂道|運籌未來,始於今天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