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博物館與藝術

2022-11-24 12:43

二○二二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特首擬將現時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增至十九所,這消息對藝文界是一個好消息。

「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語Mouseion,意思是古代希臘供奉繆斯女神Muse的地方,文藝復興時期,博物館成為歐洲皇室貴族陳列收藏品的地方,隨着時代更替和社會發展,博物館於文藝復興後逐漸向公眾開放,時至今日,博物館更趨專業化和專門化,主題類型五花八門,但或多或少都會與視藝扯上關係,在策展上也許出現「科技與藝術」、「自然與藝術」、「歷史與藝術」等等。國際博物館協會公布,博物館有其一定的功能,須向公眾開放,並具包容及可持續性發展,亦有典藏、研究、保護及展示等目的,並於社區的參與下,提供教育、欣賞、知識分享等體驗。

隨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成開幕,成為博物館新寵兒,再加上M+博物館,整個西九文化區更成為全城焦點。綜觀現時全港公私營博物館為數不少,已不再有「文化沙漠」之稱號。除了政府管理的博物館外,還有許多非官方及民間經營的,如海事博物館、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新聞博覽館、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香港賽馬博物館、饒宗頤文化館、F11攝影博物館、一新美術館、大坑火龍文化館等等。說起藝術館,大家不可遺忘的是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都擁有自己的藝術館。

香港開埠至今擁有逾百年歷史之機構也不少,如東華三院、保良局等都設有文物博物館,收藏其珍貴歷史檔案,而其建築或文物都有着歷史和藝術價值。近日筆者有機會參觀太古集團歷史檔案部,瀏覽有關集團藏品,其歷史片段見證集團發展和香港的進步。

近年社會上都特別關注保育和傳承問題,坊間許多歷史建築得以保留,活化後猶如一所民間博物館。大家熟悉的成功案例如灣仔藍屋建築群、中環街市、大館、薄鳧林牧場等等,都可以尋找到其社會文化價值。

適逢十一月康文署正舉行香港博物館節,活動內容包羅萬有,有不同體驗和欣賞活動,大家不容錯過。

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崇傑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會成員、社區導師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藝術教育)。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24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視藝師語|象山陶藝結因緣

視藝師語|美術老師藝術家

視藝師語|藝術設計見證歷史

視藝師語|傳統工藝與匠人精神

視藝師語|用水墨繪肖像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