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錯也錯得心甘情願?

2022-10-25 12:16

俗世政治,凡人管治,首先要問卻永無標準答案的,就是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抑或是性本惡?這是科學、醫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遺傳學等專家,都無法提供到服人的標準答案。

大抵而言,近代歐美國家發展出來的一套政治管理制度方法,背後前設是人性是惡的、不可信的,人若然被賦予權力,權力愈大便會愈腐化。因此便用民主選舉制度,一人一票選出代表,選民手持的選票是最大。被選者任內能滿足選民所欲所求,連任有望。反之,留落在野,可歸田園居,可捲土重來。

在選票最大、選民欲望無限、永結同心的連體效應下,每逢選舉,參選者的必殺技就是要扭盡六壬、費盡唇舌,急選民欲望所急,最好是開出期票、大派福利的同時,更要提升選民的安全感、自尊感、自豪感、紅利感。令選民負上時間的責任感,則可免則免。另一方面,能製造選民對立面愈多的,危機感愈大愈逼切,選票投入的數量也愈大。當選民人人自危,人人的選票歸於「保護者」就愈多。不可忘記的是,法西斯獨裁者希特拉的確是德國人民選出來的。

近二十多年,民粹主義政黨政客,在西方歐美多國的民主選舉制度蔭庇下,全面抬頭,斷章取義「引經據典」,力斥掌權現政府的千般錯、萬條罪,沒有一樣事情做得對,一邊凝聚同道選民中人,一面製造強大的敵人,愈大的危機感,愈能產生龐大的投票意欲,「保護者」一旦落選,世界末日將臨。

把美國內部推到族群撕裂、忘顧國際公義、大言不慚也大話連篇的特朗普,竟當選美國總統;披頭散髮獨斷脫歐、口若懸河卻前言不對後語的約翰遜;在位僅四十五天的英國首相卓慧思,四十五天前一登首相位就胡作非為,使得英國經濟混亂,再衰退;自動辭職後,同樣「錢銀得意」,可領取逾百萬津貼使費。上述位位「傑出」領袖都產自西方的民主選舉。

甚麼叫民主?甚麼叫選民?甚麼叫為人民服務?西方諺語頌讚西方民主選舉「儘管錯都錯得心甘情願」。從教育角度看,為何明明錯都要心甘情願?愈牢固的政治制度,愈優異的政黨,政客們,每一次錯誤的決定,最受害的就是無辜的老百姓。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0月25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教育現場|價值教育要永遠長青

教育現場|香港與新加坡

教育現場|學生千日愁困誰能解

教育現場|不要讓人才靜靜溜走

教育現場|文化與教育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