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室|國家地理雜誌×親職教育(上)

2022-09-27 12:07

近日收看《探訪超凡地球》時,認識深海、頂峰的同時,當中的內容亦與我從事的親職教育有所迴響。

深海三千三百呎,漆黑中,科學家未能見到任何生物,接着他們連續開關了潛水儀器的「車頭燈」幾次,突然,周圍出現七彩繽紛,平日從未看見的海洋生物,深感奇妙之際,科學家解釋:「所有生物由一開始都是靠光來溝通的!」所以潛水器重複開關車頭燈,就好像跟牠們「招手」,引來牠們「現身」。

如果發光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溝通方法,那為甚麼我們總是看不到子女的「光」?是因為我們未能成功向子女「招手」嗎?

前綫服務中,不少父母都不滿子女的表現,認為他們有很多不足。其中一宗個案,媽媽訴說剛升中的女兒變得孤僻,總是嫌棄媽媽囉嗦,母女關係變得緊張。她們經邀請參與中心一個親子藝術活動,過程中,女兒表現出其藝術天分之餘,亦表現認真、專注,並願意與媽媽協商與討論。我不禁向女兒表達對其手藝及創意的欣賞,更大膽邀請她為我其後的活動擔任義工,協助策劃及籌備手工內容,她亦欣然答應。

第二日,媽媽從手機發了幾張相片給我,表示是女兒請她發給我的,相片中是女兒就我建議的活動內容,當晚嘗試製作的樣本。媽媽與我均感欣喜,媽媽更是覺得感動,表示很久沒有看到女兒的主動,我們看到女兒在發光——媽媽從未看到的光。我問媽媽:「你知道為甚麼她突然發光嗎?」她說:「因為你欣賞她!」對,人們都一樣,喜歡被肯定被認同,如對方欣賞自己,他們會更願意付出。

所以,如果要看到子女的「光」,我們首先要向子女「招手」——從他們出發,放低學習上的期望,學習以不同角度欣賞他們的長處。當我們成功看到子女的「光」,相信與他們成功溝通之路亦不遠了。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鄭芷琪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9月27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國家地理雜誌×親職教育(上)〉。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四) 請求的藝術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三) 真誠地說出需要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二) 跟對方表達「感受」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一) 避免傷害孩子

家長教室|敲敲門 拉近親子關係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