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經論學|賽局育兒法 培育雙贏思維

2022-06-17 12:09

教兒育女要有心,也要有力。心是愛心,力是智力。為何要智力?因為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父母既會對他們有要求(如學業),他們也會倒過來對父母提出各種請求(如要買玩具、吃零食或去遊玩等)。如果家長空有愛心,而沒有足夠的智力、智慧及轉數,便很容易被子女牽着鼻子走。如家中有多於一名小孩,那情況便更為複雜,因為父母除了要應對孩子的個別問題外,還可能要處理兄弟姊妹之間的你爭我奪(如爭玩具、爭用平板電腦)。

面對家中小孩之間的競爭,兩名知名的賽局理論家,紐約大學教授布萊姆斯(Steven J. Brams)和聯合學院教授泰勒(Alan D. Taylor)在合著的《雙贏結局:對所有人都保證公平的結果》中,便提出了應對方法。以下介紹其中兩點子:

第一,「我切,你選」。先說一個小故事,一名母親買了蛋糕給兄弟二人分享。以往,她會親自把蛋糕切成兩塊作分配,但由於兩兄弟經常投訴她分配不均,媽媽便決定改用「哥哥負責切,弟弟優先選」的新方法。當哥哥把蛋糕切開時,他會盡可能把整塊蛋糕平均分,因為他心知若然切成一大一小,弟弟會選擇大的,而剩給他的就會是小的;而由於弟弟有優先選擇權,因此無論哥哥如何切,他也不會再有異議。媽媽就是運用智慧,在自己不用出手(切和分)的情況下,令兩名兒子都獲得滿意的結果。以上方法除了可應用在分蛋糕外,還可用作其他的分配上。

第二,「先取,取少」,正式的名稱為「平衡輪流法」。例如,當兩姊弟因爭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而僵持不下時,爸爸便可以嘗試運用「平衡輪流法」來打破僵局,即當一人先選第一個節目看後,另一個人便可以選後面兩個節目。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一些人會選「先取,取少」,另一些人會選「後取,取多」,紛爭因而平息。

以上兩法,重點在於通過互相商討和協議,以達至即使不一定是「均分」,也會出現令雙方或多方都滿意的結果。家長亦可藉此教育小朋友,在雙方出現矛盾時,如何運用智慧,與他人有商有量,解決紛爭。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17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談經論學|學習者的自我感覺

三張便利貼 將書本知識化為己用

假新聞傳播迅速 影響資訊素養

小心數碼失憶 減少依賴搜尋引擎

反思學習風格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