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友智庫|從「處理問題行為」到「發現行為的優勢」

2022-07-05 12:48

學界近年提倡正向教育,亦有不少老師開始嘗試將正向心理學相關的元素融入課堂之中。過往與老師進行有關正向教育的諮商時,大家很常會問:「正向教育只教人正面,會否過分樂觀?」、「學生常出現問題行為,怎樣讚?」等。實際上,正向教育並非過分樂觀的介入模式,反而正向教育會同時關注學生正面和負面的情況。當中的差異在於老師理解學生行為的角度和焦點有所不同。

正向教育着重「發掘、發展和發揮」,通過全人發展,以發掘、培養和發揮個人的長處和潛能為目標。當我們能夠有效運用和發揮自身的特質或優勢時,我們就會感受到正面的情緒,能建立美好及豐盛的生命;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很多時會側重於「改善」,多留意學生負向的行為或發展部分,希望學生能夠作出改善。前者使學生更有動力去精益求精,而後者則讓學生感到吃力,甚至有時會力不從心。

既然正向教育重視「發掘、發展和發揮」,那麼我們可以使用「過度使用(Over Use)、充分運用(Optimal Use)和未被充分運用(Under Use)」品格強項的角度,轉換視覺,來理解所謂的「問題行為」,讓我們都能夠從問題行為中找出學生的優勢。心理學家Ryan Niemiec指出,我們所謂的「問題行為」其實有機會是由於誤用(過度使用或未被充分運用)品格強項所致。以「勇敢」這項品格強項為例,過度使用這強項會出現「衝動鹵莽」,而未被充分使用這強項時便會變得「細膽懦弱」,當學生能夠充分使用「勇敢」這項強項時,要拿捏得恰當好處,才會顯得勇敢。

所以,當我們留意到學生出現問題行為時,第一步,我們可以先肯定學生已經運用的品格強項;第二步,思考學生現時是過度使用或未充分使用那些品格強項;第三步,引導學生找方法回到恰到好處的中間點,促進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該品格強項。當過度使用時,應減少使用;當未被充分運用時,鼓勵使用。若老師能夠引領學生體悟出這個中庸之道,該問題行為便會成為學生的優勢。共勉之!電郵:[email protected]


彭樂謙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資深學校輔導員及註冊老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7月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學友智庫|疫中教學創新

學友智庫|選擇愈多愈苦惱? 試用排除法作生涯規劃

學友智庫|傑出中學生創意解難

學友智庫|傑出中學生領袖選舉

DSE|筆者親到竹篙灣特別試場監考 見證考生搏盡無悔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