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三年生命教育大課

2022-06-14 11:39

近日,香港染疫人數又有上升趨勢,醫學專家說,這是可預計的,不猛烈向上便好。確實,這次世紀新冠病毒,極之留戀人間,前後快走完三年,遺害亦深。回顧過去新冠肆虐橫行,由束手慌亂至各國採取不同的預防、治療、應變的方法。從保障老百姓生命與健康的大前提出發,亦要顧及防止周邊的擴散。抓住這兩大重點,布抗疫的大局,施行種種應變政策,中國的「動態清零」,是值得世界各國嘉許的。

看世衞公布有關的資訊,直至現在,整個歐洲各國加起來計算,染疫人數超過全部人口的29%,死亡率是0.3%,死亡人數超過二百萬;美國染疫人數則近25%,死亡率同為0.3%,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而中國,染疫人數為0.1%,死亡率為0.001%,死亡人數不足一萬五千。從生命教育看,死者絕不而已。

就世衞發表的數據,有醫生朋友向筆者推論,假如過去近三年,中國走歐美抗疫與病毒共存「方法」,染疫人數達人口比率24%的話,就有三億多,而死亡率又是0.3%,死亡人數是四百多萬。算一算,相當於整個香港總人口,超過半數多矣!

中國的全力抗疫成績,是驗證國家對人民生命的重視,是國家防疫規劃、醫療體系應變、公共衞生治理、防疫物資,綜合的、嚴峻的考試,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廣大的老百姓,能深明大我與私我,何者更重要,能與政府配合,不易實行的「動態清零」。

「新冠病毒自二○一九年底爆發,抗疫至今快三年,世界各地的教育史專家會按事實記下。這是非常重要的生命教育大課。病毒橫行三年,或會再三年,往後,香港與中國的抗疫又應該如何,特別是兩地相隔近三年,能通關嗎?」筆者再問。「積累可行、艱辛而寶貴的經歷,加之,今天打針率已甚高,集體抗疫已有高水準,閉環管理下,通關是可行的,這與動態清零並無矛盾。」醫生朋友如是說。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1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教育現場|南部金融 北部科創

教育現場|槍與學童生命

教育現場|醫學與科學這樣說

教育現場|安得廣廈千萬間

教育現場|反思教育的意義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