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寒梅|疫中尋序(下)

2022-06-22 11:24

在教育燃新的「後疫前瞻系列」講座中,筆者分享了疫情下教育界發生的七個轉變,包括前文介紹的「師生適應力」、「學校文化」、「教學資源」、「人本關懷」和「教育目標」,以及本文介紹的最後兩點。

第六,網上學習加劇學生「學習果效」的差異,對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造成打擊。他們因家庭環境和設備限制,未能在網上順利學習,導致學習進度落後,反映社經地位和資源多寡影響學生接受公平教育。雖然這是一直存在的現象,但網上學習新常態,無疑加劇了學生的學習果效差異。

另一方面,學習果效與學生自律性脈脈相通。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在實體課和網課中都能有效學習,反之很容易受到授課模式的變化影響,學習果效大大降低。將學生的「他律」變成「自律」,增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不容易被外在因素影響學習進程,是老師的教學目標之一。

第七,「教學策略」變得人性化,老師在疫情期間採用比以往彈性的教學策略,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本着「人本關懷」的理念提供個別化的支援,例如老師自發於假期期間晚上為學生網上補課、以電話和WhatsApp解答課業疑難及郵寄筆記和補充練習予學生等。

筆者相信,不止是本校老師,所有老師在疫情期間都竭盡所能為學生福祉出謀獻策,以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提供全面的支援。疫情推動老師革新創變,採用人性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支援學生。我們應為所有老師加油,對他們的付出予以肯定。

最後,筆者認為疫情對教育界的影響,凸顯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讓人知道「平均」不等於「公平」。若要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Education Equity),必須要有正向歧視(Positive Discrimination),將資源正面傾斜至有需要的學生,包括能力稍遜的學生、先天條件不利而後來進步的後進學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筆者希望教育界同工能互相欣賞、勉勵和支持,通過反思在疫情中得到的種種經驗,領悟出新的思想,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後疫社會」,共同為我們的下一代創建美好的教育環境。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22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牆角寒梅|疫中尋序(中)

牆角寒梅|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賣旗日

牆角寒梅|疫中尋序(上)

牆角寒梅|如何發展子女潛能

牆角寒梅|如何為小六生選合適中學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