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家長與貴人 建立孩子安全感

2022-06-13 12:32

筆者在輔導室不時聽到成年人表達:「我覺得自己無乜安全感……」究竟安全感是甚麼?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這個概念。根據依附理論,安全感高的人屬於安全依附型,而安全感低的人屬於不安全依附型。

安全依附型的人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信任,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時不會猜度太多,或者試探對方會否厭惡、拋棄自己。

而不安全依附型可以分為三類:

1. 焦慮型(anxious attachment):欠缺自信,討好及追蹤親密對象,要求對方給予肯定和承諾,不過也會因為害怕而做出以退為進的行為,試探別人會否放棄自己。

2. 退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欠缺自信,傾向逃避親密感,表現理智,其實壓抑豐富情感,讓人有難以明白和接觸的感覺。

3. 混亂型(disorganized attachment):欠缺自信,沒能力應付親密關係,時而討好對方,時而挑戰甚至拋棄親密對象,令人感到費解及難纏。


「貴人」重塑依附模式

不少人於成長階段,父母因工作忙碌未必有空專注陪伴,或者給予情感上的安慰和接納,於是發展出不安全附依的傾向,長大後仍然覺得身邊人不會常伴左右,遑論不離不棄,於是便產生文首的感歎:「我覺得自己無乜安全感……」

閱讀至此,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會否做得不夠,以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有安全感低的傾向,所謂安全依附型也不是一直沒有安全感挫折的意思。

想像一條繩子,安全依附的建立不是讓繩子從不折斷,而是靠繩子斷過(rupture)但又修補連結(repair)的循環過程來形成。

換句說話,要建立安全依附,父母不需要全天候保護孩子,例如完全避免責備子女、或者堅持夫妻不在子女面前吵架等,而是在這些爭吵傷害之後,真誠地與子女討論、解釋、甚至道歉,讓孩子經歷縱然關係有挫折或困難,它仍然是可以修補和穩定的。

也有人會問:「我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不可能回到過去,改變自己的依附模式,那麼我是否永遠都安全感很低,無法相信別人?」

好消息是,雖然不容易,依附模式仍是可以重塑的,穩定關愛的伴侶、朋友、師長、甚至信仰對象,都可以是「貴人」,醫治我們的依附創傷,重建我們對他人的信任。長時間的心理治療也是重塑健康依附關係的可行方案。

所以家長們可以放心,建立子女安全感的工作不是只有我們在扛,部分未完成的就交給孩子生命中的「貴人」來幫忙吧。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13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安全感〉。


延伸閱讀:

親子溝通|育兒別偏心 化解手足競爭

親子育兒|廿四孝父母 對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療師:應該張弛有度

小手牽大手|戀愛大過天

育兒別心急 免給子女太大壓力

親子關係|孩子為甚麼扭計?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