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副校長隨筆|校服的意義

2022-06-15 16:43

曾經當過學生的各位,都必定經歷過穿着校服上學去的日子。顧名思義,校服,是一校之服,穿上之後便是代表自己是學生的身份象徵。在香港,大部分的中、小學,甚至幼稚園學生都需要每天穿着校服上學去。 

那麼其實校服又是誰人發明的?為甚麼又會有校服的出現呢?相傳在500多年前,英國是第一個使用校服的國家,在當時的階級觀念下,皇室貴族及貧苦孤兒所穿着的校服款式及顏色是不同的。從此開始,其他國家亦漸漸為需要上學的兒童設計各式各樣的校服,但萬變不離其宗。在香港,男生主要都是以裇衫配長或短褲,女生主要以連身裙或旗袍為主。 

校服既然是學生每天必須穿着的必需品,很多父母都會願意為子女購買多於一套的校服以作更換。如以性價比計算,其實校服是很值得購買的,因為穿着的頻率應該只是僅次於內衣褲,始終一星期最少也要穿着校服上學5至6天吧。 

學生可能會覺得校服設計不夠精美或不及自己的便服舒適,其實校服之所以稱之為校服,背後是有多個功能的。第一,方便老師及外界區分哪位是學校的學生。說的當然不只是穿着校服的學生,在前往快餐店的時候,會獲得折扣優惠,而是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知道其身份。身為學生,亦指是受過教育,有禮守規、懂文明的人,這亦是學生對自己的一種自我約束。 

第二,穿着校服有助避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較,因為無論你是「何方神聖」,不管你是富二代還是貧苦大眾也好,都只會穿一式一樣的校服回校上課。這樣一來可以令學生消除互相攀比,盲目追求名牌或以奇裝異服上學的情況,二來亦為家長節省不少金錢,不用擔心子女需要「天天新款」,購買大量衣服。 

第三,校服的設計亦有助營造歸屬感及投入感。試想想如果一所學校全部同學都穿着不同服飾回校,就如一年一度的便服日般,學生可自由穿着喜歡的衣服上學去。沒錯,這可能會令人感到很是自然,甚至覺得十分特別,因為學生們能夠「百花齊放」,自然是色彩繽紛。但這樣便缺少了一種團結感覺,試想想如果足球隊或其他運動項目,沒有了隊衣,無論是進行活動或拍攝團體照片時,總感覺不是味兒。校服正正能夠起到這種歸一的作用,讓學生感到「我是學校的一份子」。 

常見到親子討論區說哪所學校校風好,哪所學校給人更佳感覺。其實,從學生如何穿着校服,便能大概感受到一所學校的氛圍是如何。學生喜歡穿着校服,並自信自豪地上課下課,給人醒目的感覺,便是令人投下信心一票的憑據了。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延伸閱讀:

黃副校長隨筆|改善小學中層架構的重要性

黃副校長隨筆|版書的藝術

黃副校長隨筆|愛發白日夢的小孩

黃副校長隨筆|升小面試攻略

黃副校長隨筆|行得正企得正 小朋友步姿坐姿要正確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