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育兒別偏心 化解手足競爭

2022-06-06 12:32

筆者接觸過一些學校社工轉介的家長個案,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當我問及他們的子/女從何時起出現讓家長擔心的表現,答案佷多時是當家中迎來弟/妹的期間。美國學者Paul Glick提出「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的概念︰結婚(第一階段)、初為人父母(第二階段),跟着就是第二名孩子出生(第三階段)。如果父母於第三階段未能幫助首生兒整理手足競爭的情緒,有可能令他們無意中以偏差行為來爭取父母的注意力。

當夫妻二人初次為人父母,當然可以共同將注意力放在一名孩子身上,然而,當新成員(弟妹)加入這核心家庭,父母就需要協調配搭,哪個家長專注照顧其中一名孩子了。一般而言,因着餵哺母乳,以及母性直覺,新生兒通常與母親更為親近,以致母親無法同時兼顧首生兒的許多需要。

故此,當母親懷有第二胎時,父母便應該開始支援首生兒與父親建立聯繫,並跟母親慢慢劃出心理距離。例如,當母親周末在家休息安胎時,父親可以與首生兒多點二人世界,外出「探險」,培養二人獨有的聯繫和親密感。那麼,當弟妹出世時,首生兒就不會感到突然被隔離於母親和弟妹的嫉妒,因為心理上已預備了有爸爸的倚靠,而不是獨自一人。


尊重差異別偏心

此外,雖然父母不會刻意偏心,但也可以留意自己會否無意識地偏愛某一孩子,例如:

1. 家長對子女的性別有偏好,舉例父親憧憬可以和兒子一起踢足球,母親希望有一個貼心的女兒。

2. 家長的出生次序和其中一個孩子相同,例如身為長子的父親特別認同首生的孩子,認為作為大哥大姊的有承擔感;或者身為孻女的母親特別同情孻子孻女,覺得最細會被人欺負。

3. 其中一個孩子長得特別可愛,或者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例如學業、體育、藝術等,令家長感到自豪。

4. 其中一個孩子有特殊需要,例如病患、自閉症譜系、專注力不足,需要家長投放更多時間和關注去照顧。

筆者於臨牀輔導經驗上,見證不少成年人仍然因童年時父母「偏愛」另一手足而耿耿於懷,長大後欠缺自信、容易與人比較、對不公平對待更敏感等,可見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差異,以及欣賞每名子女的獨特性是何等重要。

就像今屆奧斯卡最佳動畫得主《奇幻魔法屋》(Encanto)的訊息,美滿家庭最重要不是各成員擁有魔法天賦(gifts),而是父母看到每個孩子都是天賦的禮物(gifts)。


文︰Kelly媽媽

(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6月6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手足競爭〉。


延伸閱讀:

親子育兒|廿四孝父母 對子女管教愈多愈好? 家庭治療師:應該張弛有度

小手牽大手|戀愛大過天

育兒別心急 免給子女太大壓力

親子關係|孩子為甚麼扭計?

親子關係|林家謙啟發的育兒反思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