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寄宿學校優點 青松中學校長蔡子良: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

2021-12-06 11:2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地少人多,想找一個理想的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香港設有宿舍的中學更是寥寥無幾,而該類別的學校大部分都是相當有歷史的傳統直資名校或國際學校,學生接受宿舍服務要付上高昂的費用。由於香港教育發展的歷史原因,本地有極少數的津貼文法學校設有宿舍設施。在這些津貼宿舍,由於政府給予資助,學生毋須繳付昂貴的宿費,便能享受寄宿生活。該些設在學校內的宿舍,不僅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食宿的照顧,更着重培育學生在自理自律、群居關愛上的成長。

這些設有宿舍部的學校,老師及宿舍部的舍監和導師無縫協作,為宿生提供寄宿服務。學校教育服務與宿舍膳宿服務已同為一體,互為補足,互相承傳,學生在學校及宿舍雙管齊下的方式教導中,經歷不一樣的成長。宿舍提供一個催化學生成長的環境,學生要獨立處理問題,並學習與人溝通和建立人際關係,以建立互惠、平衡、尊重的持久關係。當學生能在一個互愛互諒、互相支持的互動環境下成長和學習,將來必能成為有承擔、具夢想的人才。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生的新一代,常常被稱為「港童」。由於他們自小由家人或家傭全天候照顧和溺愛,故此造成自理能力、情緒智商和抗逆力偏低的情況。此外,他們亦較自我中心及欠缺同理心,未能顧及他人的感受。造成「港童」現象很多,但綜合起來可歸納成以下的原因:

一、家庭組合的變化:近二十年的香港家庭,主要為三至五名成員的核心家庭,獨生子女的比率高。由於沒有兄弟姊妹,從小沒有機會學會和實踐分享、競爭、爭論、討論及妥協等溝通技巧,故此習慣獨自成長,以自我為思考的出發點。

二、家長過度投放資源:由於香港家長的子女數目不多,故此他們會投放大量資源於子女身上。除必需品外,家長能負擔得起的東西,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消費物品等,也能提供給予子女,亦因沒有其他同輩與他們競爭,因此往往會發展他們自我中心的性格。

蔡子良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2月6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另類教育平台(上)〉


延伸閱讀:

津中樂道|一起為家 輸入正向能量!

What is your superpower?

津中樂道|疫下全方位學習的變與不變

津中樂道|學會抉擇走屬於自己的路

津中樂道|優化高中科目拓闊學生視野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