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開學前的心聲

2021-08-31 11:2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開學的電鈴聲、學生的入校腳步聲,似遠還近。積極進取的學校,校長及眾多教師經已忙個不停,學校的一個團隊,要面對並整理多套的開學準備系統,準備新學年的開學,好的開始,自是成功的一半,但「好的開始」是不能由怠惰、隨意就可啟動,而是由積極付出去按鈕。

按教育局政策,新學年學生都可以上午回校上課了。準備工作層面上,各級壓縮半天的上課時間表要篤定,要面對首周的循環測試壓力,否則,整個上課時間表或會翻倒;各級各科科務會議陸續召開,教些甚麼,怎樣教,又要費周章!

中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新科登場,學校又要在未有審訂教科書的前設,摸着石頭過河,老師邊教定會邊緊張。小學一年級入學,老師如何想方設法,與家長百般溝通,減輕小孩「升呢」入讀小學的種種緊張情緒。疫情之下,實體課課時大縮水,網上教學時段必要作出有力的補充。於是,因材施教,按級進行,一套套學科教學的、人文與品德造就的教材,又得要好好準備,輕慢不得,否則,損失的又必然是學生。於是,學校教育同工又要用心盡力,釐定系列網教政策,製造種種網教教材。有收取跨境學生的學校,對年半以來都未能回港的學生,究竟如何對他們進行網上的教學與輔導?必須鋪設妥當。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九月開始的全港半天上課,依然沒有跨境學生的份兒,當中衍生的問題一籮籮,受困的跨境學童在學業上、在學習情緒上、在社交融合上、與父母困在家里相處上,問題糾纏,這對學童的全人成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學校老師們要隔空教導與輔導,愛莫能助的超長現實版,既困擾着很想返校上實體課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同時,也讓熱愛學生的老師及校長們,感到惆悵、感到無奈。

以學生為本的解難紓困,很多時候,錢銀投放未必能解決,更重要的是要靠有承擔與魄力的政策制定者,出招去解決,這叫善政。

鍾山晴
作者熱愛教學,喜愛體藝文化,曾任職中學及小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8月31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