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拆牆鬆綁 刺激旅業發展

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今明兩日分別拉開帷幕,有港區人大代表事先放風,將會就提升內地客訪港免稅購物額、進一步放寬自由行提出建議,希望幫助香港旅遊業復甦之餘,同時推動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去年本港旅遊相關行業復甦乏力乃不爭事實,一大原因是還有許多不合時宜的措施尚未放寬甚至廢除。因此,港府應積極向國家爭取,將妨礙旅遊相關行業發展的絆腳石移除,為業界帶來福音,為整體經濟創造上升動力。通關後形成兩新趨勢  去年初兩地通關以來,兩個新趨勢明顯形成:一為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周末周日的深圳更被港人「佔領」;二為訪港內地客不再以消費購物為主,改為即日遊和深度遊,熱衷於有「港味」的打卡熱點,而非海洋公園、迪士

2024-03-04 00:00:00

競爭力落後 拜登加力狙擊中國電動車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四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調查中國電動車,並表明將對中國電動車採取「前所未有行動」。拜登擬重手打壓中國電動車,主因是電動車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美國的競爭力卻落後中國,尤其蘋果放棄研發10年智能車計劃,更凸顯美國工業劣勢。然而,為打壓中國科技和經濟,美國已赤祼祼地推行保護主義,罔顧電動車科技和環保發展,是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行為。典型損人不利己行為  早在特朗普總統年代,美國已以重稅方式打壓中國汽車業,向中國車徵收27.5%關稅,到拜登又以削減通脹為名,前年推出措施,補貼美國人購買美國製造,並使用美國或盟友生產電池的電動車,此令中國電動車業一直未能打開美國市場。  雖然中國車

2024-03-03 00:00:00

人工島算盤難打響 不如全力推北都

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本是本港未來造地兩大引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去年一直強調兩個項目會同時進行,但到了日前公布新《預算案》卻改口說造地有先後之分,連日來不斷以擠牙膏方式交代人工島未來動向。當局此舉明顯是因應當前財赤嚴峻而推遲人工島動工時間,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但公共財政短期難有改善,倒不如心無旁騖集中資源發展北都,盡快做出成績來。財團填海造島政府須掌主導權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表明將會審視工程開支收益,按項目優次緩急調整推進安排,相對成熟的項目如北都土地平整和基建將繼續推進,至於正在前期規劃項目如交椅洲人工島,則將稍為推遲,具體推展時間將考慮公共財政狀況,惹來坊間揣測這為人工島退場鋪

2024-03-02 00:00:00

速整合諮詢意見 加快完成23條立法

為期一個月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公眾諮詢完結,政府收到的公眾意見書絕大部分均支持立法。當局宜盡快分析和整理相關意見,除了將有建設性意見納入條例草案,更要把條文中一些特別用詞的定義清晰界定,以便提交立法會時能高效審議,早日完成立法,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維護社會穩定,並讓商界可安心營商。  保安局表示,一共收到逾1.3萬份意見書,98.6%支持及提出正面意見,只有0.71%提出反對建議,當中有超過10份是來自境外反華組織或潛逃外國人士。英國抹黑香港凸顯虛偽雙標  從公眾的積極反應來看,可見支持盡快就23條立法已成了社會共識。23條立法可謂好事多磨,市民對立法由過往的疑慮、沒逼切性,變成普遍支持

2024-03-01 00:00:00

辣招成歷史 樓價由供求自定是好事

面對財赤嚴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減少「派糖」是意料中事,但令人意外是宣布即時撤銷所有樓市辣招,金管局亦隨即暫停兩厘壓測,令樓市回到14年前「零辣招」時代。全面撤辣會否掀起炒風暫時難以定斷,但至少改善樓市氛圍,增加市民入市信心,樓市回穩,才有利經濟復甦,讓財政收入回升,早日擺脫赤字困擾。  本財政年度錄得1016億元赤字,很大程度是樓市疲弱,導致地價收入僅錄得194億元,比原先預估大幅減少656億元。為了刺激樓市,港府去年10月對實施了約14年的樓市需求管理措施「減辣」,但成效不理想,社會有聲音要求進一步減辣。現在陳茂波將所有辣招全撤,未嘗不是好事,因辣稅一直被人詬病為扭曲市

2024-02-29 00:00:00

財赤最怕結構性 發債宜作短期解困

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前夕,有消息指政府下年度繼續發行700億元零售債券。面對財赤嚴峻,政府開源難,節流更難,似乎除了發債外,暫時別無其他更有效而便捷方法增加財政應付龐大開支,不禁令人覺得當局發債,除了為市民提供穩健投資產品,背後另一目的是藉此紓解財赤。不過,發債始終是要償還的債務,僅能當成用空間換取時間的權宜之計,當局長遠仍要努力節流,做到量入為出,達到收支平衡,更要盡快推動經濟升級轉型,才是解決的良方。舉債換取時間等待經濟好轉  消息指,《預算案》將公布發行700億元零售債券,當中以銀色債券為主,小部分為綠色債券和基建債券。政府因應早前發行的零售債券受市民歡迎,故繼續為市民提供低風

2024-02-28 00:00:00

夏寶龍為港經濟打氣 穩商界投資信心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考察調研一周,行程已過了逾大半,僅餘今明兩天。綜觀過去5天行程,雖然安排得很緊密,調研方式亦與內地有所不同,但處處流露出以經濟議題為主打,反映夏寶龍此行旨在為香港打氣,穩定商界和外資的信心,讓其繼續在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調研尚未結束,過去幾天,夏寶龍已多次通過不同官員或會面代表之口,表達中央對港府工作的肯定。  在內地,領導人到地方進行考察調研,通常是以「四不兩直」方式,即在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和直插現場,希望在地方官員沒有準備下能聽到民眾真實聲音,達到考察調研的作用。與其說夏寶龍今次來港調研,倒不如說他是以高規格考察調

2024-02-27 00:00:00

南韓醫生集體辭職風潮 香港引以為鑑

南韓醫生罷工及集體辭職,抗議政府大增醫學院招生名額,南韓政府威脅要吊銷醫生牌照,並起訴罷工發起人,政府與醫生硬碰越演越烈,醫療系統面臨崩潰危機。醫生敢於硬碰政府,因過往多次鬥爭經驗,都能逼使政府讓步,而總統尹錫悅則認為有強大民意支持,並希望借此提高執政黨在4月國會選舉勝算。香港亦如南韓般面對醫生人手嚴重不足,以及業界阻撓擴招及引入海外醫生等建議,南韓風波可助港府深思,應如何落實增加醫生供應措施。南韓風波可助港府深思醫生供應  南韓政府早前公布,因人口老年化等問題,南韓到2035年將短缺1.5萬名醫生,建議2025學年起,大學醫學院將大幅增加招生名額,由現時3,058人增至5,058人,醫生

2024-02-26 00:00:00

俄烏戰事未見和談曙光 全球和平復甦受壓

昨天是俄烏戰事爆發兩周年,美歐推出新一輪制裁俄國措施,然而藉制裁打擊俄國的力度已越來越弱,加上烏克蘭出現嚴重缺兵、缺武器問題,令戰事形勢轉為對俄方較有利,俄羅斯近期在經濟、外交亦出現好轉,烏克蘭及其幕後支持者——西方,則陷入困局。俄烏戰事雖踏入第三年,俄烏及西方明顯已現疲態,但美國仍力主戰事持續,以消耗俄國國力,令和平契機遲遲未見,全球陣營對抗難以緩和,為全球和平和復甦帶來重壓。  俄烏戰事首年,由於俄羅斯高估自己軍力、低估烏克蘭抵抗能力,尤其烏克蘭在美歐全力支持下,令俄軍在烏國陷入困境;西方對俄羅斯發動制裁戰,亦一度重挫俄國經濟。然而,戰事進入第二年,俄烏形勢逆轉。歐洲對烏軍援多是口頭聲

2024-02-25 00:00:00

中央送禮紓困 港須加快轉型增競爭力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新春長假過後,風塵僕僕來到香港展開考察調研,了解本港經濟發展、民生和地區治理最新狀況之際,國務院昨天公布新增青島和西安市為港澳個人遊城市,展現中央對本港疫後經濟乏力的關心和支持。大家期望夏寶龍實地為香港把脈後,能提出一些指導方向助港經濟脫困,而香港也須發憤圖強,加快經濟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並在國家發展大局作出貢獻。兩市納自由行成效有待觀察  這是夏寶龍在短短10個月內第二度來港考察調研,不但逗留日數比上次長,規格也較高,隨行的高層包括港澳辦3名副主任和5名局長,反映中央非常重視這次調研,目的是研究香港在選舉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政治格局重塑,《基本法》第23條立法順利

2024-02-24 00:00:00

小巴經營陷困境 港府出手空間有限

經濟疲弱,連帶小巴牌價也大跌,近日盛傳多名小巴車主遭銀行提前追回貸款(call loan),旗下被抵押的紅色小巴遭拖走。業界提出政府出手打救的訴求,以免未來因淪為負資產而被拖走的小巴數目將大幅增加,事件折射紅色小巴經營日益困難,營運成本持續增加,客源不斷減少,政府可做的空間非常有限,相信鼓勵紅色小巴轉型為綠色專線小巴,爭取更大生存空間。港鐵搶走客源經營成本上漲  據悉,由去年底至今,至少有50輛紅色小巴因斷供而被銀行拖走,使銀行Call loan傳聞甚囂塵上。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其後發聲明,強調銀行沒有call loan,只是有部分車主因未能償還貸款,選擇斷供。不過,商會強調疫後通關復常,小

2024-02-23 00:00:00

中央自由行再送禮 振興旅遊經濟及時雨

在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天抵港展開考察調研前夕,突傳來中央同意擴大自由行城市的利好消息,形同向本港送禮。商界期望新措施能像2003年沙士後的自由行,為香港帶來大批內地旅客,刺激旅遊、零售和餐飲業生意,加快經濟復甦力度。雖然新措施細節尚未公布,但港府和業界宜先做好軟硬件配套,便利內地旅客,讓其有賓至如歸,願意一來再來。顧及內地消費料有序分段實施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日前表示,正與內地商討增加開放來港自由行城市數目,並研究重新推出「一簽多行」措施,希望措施能盡快落實。言猶在耳,昨天便傳出消息,指港府的要求已獲中央積極回應,將於短期內公布。  對港人來說,自由行和「一簽多行」並非新鮮事物,早已證明

2024-02-22 00:00:00

低失業率不代表經濟好 扭轉形勢要找突破口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失業率維持在2.9%,基本上屬於全民就業水平。低失業率本應是個好現象,象徵經濟蓬勃,但市民卻發現與經濟教科書所說的並不是一回事,與經濟現實存在很大落差。當前經濟疲弱,尤其股市樓市持續低迷,影響大家對經濟前景信心,紛紛寄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能在下周三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提出一些具體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令經濟增長重拾動力。單靠旅遊難支撐GDP大幅增長  統計處公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失業率為2.9%,與去年10月至12月的數字持平,就業不足率則維持1%。失業人數減少3,100人,降至10.26萬人,但就業不足人數則由3.7萬人增至3.88萬人;至於總就業人數和總勞動人口均

2024-02-21 00:00:00

擴醫療券試點範圍 增長者北上安老信心

港府宣布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由第三季起,合資格長者可在新增7間位於大灣區的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而服務範圍由一般基層醫療擴大至牙科,為長居內地或在港居住的長者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加強其北上安老的信心,亦有助紓緩本港醫療壓力。便利長者就診紓港醫療壓力  當局自2015年以港大深圳醫院作試點,容許長者醫療券過河,但9年來醫療券只限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現在決定將醫療券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展至大灣區其他核心城市,採用「5+2」方式,即5間分別位於廣州、東莞、南沙、中山及深圳的綜合醫療機構,以及2間在深圳口岸附近的牙科專業服務機構。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今次試點計劃帶來突破,包括首次衝出

2024-02-20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