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煙瀕末日 恐加劇酒吧結業潮

2024-06-19 00:00

港府計劃短期內推出10項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加味煙」,加入調味劑的水煙或同樣被禁。
港府計劃短期內推出10項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加味煙」,加入調味劑的水煙或同樣被禁。

禁煙「加辣」,水煙恐迎末日禍延酒吧界!港府計劃短期內推出10項控煙措施,包括禁止「加味煙」,有專家認為,亦應循序禁止在水煙加入調味劑。水煙近5年在港盛行,除了近百間食肆或酒吧有提供水煙,坊間更有專門吸食水煙的店舖或購買相關用品的專門店。有酒吧東主指,不少酒吧靠提供水煙「吊鹽水」,一刀切禁加味煙等同趕盡殺絕,或加劇酒吧結業潮,夜繽紛不再;近年內地酒吧業同樣積極發展水煙服務,有商家高薪「挖角」港人北上發展。有酒吧業人士指,理解政府有必要禁煙,但盼港府考慮與持牌酒吧合作控煙,杜絕地下吸食水煙的場所。

為達到2025年吸煙率下降至7.8%的目標,港府月初公布10項控煙措施,其中包括邊走路邊吸煙的「火車頭」行為、禁止排隊時吸煙、禁止管有另類吸煙產品,如薄荷煙、水果煙等「加味煙」,實行全方位杜絕煙草產品。有吸煙與健康委員強調,水煙亦有加入不同調味,建議逐步禁止「加味水煙」。

翻查資料顯示,水煙(俗稱waterpipe tobacco或shisha)起源自15世紀中東地區,透過加熱以煙草製成的水煙膏產生煙霧,煙霧會經過管體,與水煙壺中的液體混合,最後通過軟管傳送至吸食者。水煙含有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毒化合物,有研究發現,吸食1小時水煙的煙霧吸入量,可達一支傳統捲煙的100至200倍,而使用者接觸到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量,分別高達一支捲煙的9倍和1.7倍。

然而,水煙近5至10年在香港流行,受年輕一代追捧,感覺「夠chill(放鬆)」且「打卡」一流,與吸食傳統煙草截然不同。參考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的執法巡查紀錄,2021年,全港約有80多間食肆或酒吧有向顧客提供水煙;坊間更有專門吸食水煙的店舖、購買水煙用品的專門店和批發商,市民可自行購買煙壺、煙膏等。有酒吧業人士直言,明白吸煙危害健康,若然「一刀切」禁加味煙,等同把水煙店趕盡殺絕,更遑論加劇酒吧結業潮。
水煙佔三分一生意額

Ricky曾在疫情期間,於中環開設水煙酒吧,當時推出水煙套餐,以4個客人享用1壺水煙加1支酒為例,視乎酒的品質盛惠600元至1000元。他續說,儘管水煙僅佔生意額不足20%,但1壺水煙可吸食1.5至2小時,連帶客人享用其他酒水,無疑是支撐酒吧營運的重要元素。

同樣開設水煙酒吧的Derek同意指,若然客人只叫酒水坐足全晚,每人盛惠200元,但單點水煙也收300元至400元「起跳」,利潤大幅提升。他指,水煙是其酒吧的「主打」項目,佔近三分一生意額,更佔部分同業的逾半營收,「經濟環境差,好多酒吧有租約在身,勉強靠水煙『搵兩餐』!」他指,有行家聽聞禁煙已研究轉型,也有幾間準備結業「止血」。

兩人直言,近年食肆和酒吧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前者提供酒水,開放予食客一同欣賞體育賽事,後者融合西餐,除佐酒小食外亦提供主食,而水煙是酒吧獨有的吸引之處。Derek不諱言,在家吸食水煙的人甚少,大部分人都是到酒吧才吸食,「禁煙後大家在家中飲酒,已經沒有必要再落酒吧。」Ricky亦言,明白吸食水煙有害,但生意難做,對政府以強硬態度禁加味煙,感覺有違推動夜繽紛的原意,「如此多掣肘,夜生活只會更加失色。」

蘭桂坊的酒吧街世界知名,近30%露天及戶外酒吧提供水煙服務。蘭桂坊協會總監張素媚指,現時酒吧行業必定會附帶其他娛樂服務,如提供水煙、聘請駐場唱片騎師打碟,甚至有魔術師表演等,相輔相成,「客人去酒吧不可能『齋飲』,希望可以有更多服務予客人選擇。」她直言,理解禁煙是大勢所趨,但業界辛苦熬過3年疫情,又受北上熱潮影響,已有不少酒吧相繼倒閉,盼當局設適應期,而非「一刀切」禁煙,「煙酒並非日常必需品,但酒吧業界都要維生,希望有些喘息空間。」
禁煙成大勢 望設適應期

事實上,酒吧業早已千瘡百孔,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指,理解港府以「無煙城市」為願景,但現時酒吧結業情況比疫情期間更嚴重,「是否有必要在現階段禁水煙?」另有酒吧業人士認為,政府沒有理會業界的反對聲音,「如果客量足以維持營運,減一項娛樂服務當然可以接受,但現時各界『吊鹽水』,大家都不想結業,為何政府要『落井下石』?」

在香港吸食水煙受《吸煙(公眾衞生)條例》規管,任何⼈不得在法定禁煙區吸煙或攜帶燃着的香煙、雪茄或煙⽃,在禁煙區(例如酒吧或食肆的室內區域)內吸食水煙亦會被檢控,違者定額罰款1500元。然而,工廈「私竇」難以監管,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認為,禁煙前應該多行一步,如立法管制派對房間及私人會所,堵截地下吸食水煙的場所,「年輕人不會突然因為禁煙而戒煙,屆時一窩蜂湧至『無王管』的無牌場所,只會越食越多。」

有業內人士指,新加坡早年禁水煙,也有設立緩衝期,而台灣一直把煙草和酒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合併監管,店舖辦理「營業事業登記」,不用額外申請俗稱「酒牌」的販賣許可執照。他認為,港府可參考上述做法,讓持牌酒吧申請「煙牌」,或仿效台灣推出「煙酒牌」,讓水煙可以得到合法規管。張素媚認同,香港需要在有規管下逐步禁煙,「希望港府與持牌酒吧攜手監管,助業界渡過難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