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易考 文憑試減壓亦提升國民教育

2024-04-17 00:00

中學文憑試(DSE)首屆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昨天開考,考前考生忐忑,擔心題目難,結果卻比想像中容易,只要有一定常識也能作答,讓一眾考生如釋重負。首屆試題起試水溫作用,再加上當局通過對中小學常識科連串改革,加入國民教育元素,讓學生今後可輕鬆學習公民科,有助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
輕鬆學習釋時間溫習其他科目

公民科是取代之前的通識科,成為DSE核心科目,但成績不再像其他科目分成1至5**共7級,而是只簡單分為「達標」和「不達標」。首屆試題共有3大必答題,全部涉及國情和國民教育,包括關於內地教育、人工智能安全,以及香港教育局推行國民教育,而每題再分成幾條小題目,包括選擇題、短答題和長答題。

考試結束後,考生均喜上眉梢,指題目容易淺白,只要平時上課專心聽書,再加上對國民教育的常識認知,也能輕易作答;有公民科教師估計逾90%考生成績可達標。

學生開心是可以理解,因他們是課程改革後首批應考公民科的考生,之前的通識科讓他們又愛又恨。通識科課程涉獵範圍太廣,而且有立場題,大多涉及政治或社會議題,若考生沒打好基本知識基礎,以及留意社會時事,很難將不同知識融會貫通,並在論證正反意見時成一家之言,結果只能胡謅或一味批評,冀望能讓評卷員覺得其夠批判性,給予高分。故通識科可謂及格易、優良難,歷年能夠取得4級成績以上的考生比率約30%。即使公民科成績只分為「達標」和「不達標」,考試壓力相對少,但因沒先例可循,考生對於考評局擬定甚麼題目心裏也沒有底,不知如何準備應試。
中小學常識科增國民教育元素

首屆試題淺白,只要平日在學校上課留心,在升旗禮和奏國歌時遵守相關禮儀和細節,並對參加內地遊學團有助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作出解釋,自然不會覺得答題有難度。相信這會增加來屆學生對修讀公民科的信心,認為這比通識科更容易和沒太大壓力,今後可輕鬆學習,毋須投放太多時間在這個科目上,可釋放更多時間專攻其他科目,或修讀多一個心儀選修科。大學基本入學要求規定由改制前在DSE 4個核心科目至少取得「3322」成績改為「332A」,另加2個選修科成績要「33」,不少學生為保險緣故,可能修讀3至4個選修科,加重學習壓力。

事實上,教育局近年積極加強公民教育,將高中DSE的通識科改成公民科只是第一步,並做好與中小學常識科改革的課程銜接工作。例如新學年將初中「生活與社會課程」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2025/26學年將小學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加強憲法、基本法、國情和國家安全教育。此舉是讓中小學的公民教育一脈相承地加入國民教育元素,目的是讓學生自小在耳濡目染,沉浸式學習薰陶下,正確認識國家和一國兩制,並通過參加內地遊學團實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歷史,以及國家最新經濟發展大局方向,從而培養出愛國情懷和對國民身份認同的正確價值觀。

大家期望通過這一脈相承的公民教育,為香港培育出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的人才,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