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须质量并济 力争发挥品牌效应

2024-01-27 00:00

港府锐意推动盛事经济,特首李家超在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上表明当局有搭台推广角色后,随即出招,设立跨部门统筹协调组,为活动组织者提供帮助和便利,争取更多大型盛事落户香港。当局在追求盛事数量之馀,更应着重质量,打造更多本地盛事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外国旅客慕名而来,刺激本港旅游、酒店、餐饮及零售业,将「人气」变成「财气」。
协调盛事举办日期争最大效益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公布,今年上半年将举办逾80场盛事,涵盖金融、商务、文化艺术、体育等,为市民和海内外旅客带来欢乐,亦带动旅游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当局将会从3方面把盛事工作做得更好,包括由他领军的跨部门统筹协调组,确保在港举办的盛事可得到适当支援,旅发局则担当第一站联络窗口角色;政府亦会主动出击,争取全球各项大型盛事落户香港;并加强推动盛事在港宣传,冀能营造全城投入的氛围。

当局以「晒冷」式细数上半年盛事多达逾80项,当中由英国知名设计师Anya Hindmarch构思直径12米长的巨型红心设计装置,将于情人节在中环展出,也是首度在亚洲展览,而国际潮人盛事ComplexCon,更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举办。未来5个月盛事活动可谓浪接浪,月均举办18场,好不热闹。

网罗越多世界大型文娱艺术盛事,使香港旅游业有新卖点,确是好事,但举办这些盛事的目的旨在吸引更多旅客来港,尤其高消费的外国旅客,因每150万名旅客可为香港带来0.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若大批旅客慕名前来参与,在港留宿观光,才能刺激经济,并引起外媒关注和报道,有助香港建立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省靓」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招牌。

盛事数量多,当局更须小心协调好举办时间,若能将两至三项不同性质的盛事安排在同期举行,旅客来港可一次过参与几场盛事,大大增加其来港旅游诱因,但同时也要留意到周边地区是否同时举行同类型盛事,避免撞期。例如去年11月香港首次举办FIA世界场地越野车锦标赛,但同日澳门举行格兰披治大赛,导致车迷为观看哪场赛事而伤脑筋。

本港上半年举办的盛事虽多,但很多欠缺品牌效应,故当局更应追求质量,鼓励主办方用创新手法将一些有潜质的盛事包装,打响名堂,建立起类似渣打马拉松、国际七人榄球赛等标志性品牌,若香港能建立更多盛事品牌,便能发挥更大盛事经济效益。

以七榄为例,成了香港盛事品牌后,活动获国泰航空和滙丰银行赞助,而世界各地球迷为了替心仪球队打气,不惜千里迢迢来港观赛,令球赛变成了国际嘉年华,故当局除了继续「省靓」这个香港盛事品牌,宣传好香港形象,主办方和业界更应思考如何令外国旅客延长留港天数,制造更大商机。
打造新地标迎合打卡旅游文化

盛事经济效益人所共见,故周边地区均积极邀请国际球星、歌星前来表演,竞争非常激烈。港府虽委派旅发局主动出击联系,并就计划进行评估,但表明支援仅限于统筹协调发牌申请、人潮管理及交通配套,对巨星来说可能是口惠而实不至。

若谈判最终因金钱问题而拉倒,当局会否认真考虑新加坡的做法,在必要时作出补贴,争取盛事落户。毕竟巨星到访所带来的广告和经济效益,是有钱也买不到,Taylor Swift亚洲巡回表演,对香港过门而不入,令人扼腕惋惜。

此外,当局长远应考虑邀请专家设计并打造更多地标,既可为举行国际盛事提供新场地,也可增加旅游新卖点,迎合旅客喜欢体验式打卡旅游文化,促进旅游消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