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測試易誤判隨時「無啖好食」

2023-12-24 00:00

Paul指因檢測未能準確找出致敏原,受敏感困擾多年。
Paul指因檢測未能準確找出致敏原,受敏感困擾多年。

都巿中有萬千致敏源,對疾病的認知也局限了治療。有愛好運動的青年在求學時期一次「歎Pizza」後,回家路上突然休克,雖完成過敏測試,但11年來仍難尋病因,至近年始知是運動出事。有免疫及過敏科專家解釋,小麥依賴運動誘發的過敏性休克(WDEIA)在東南亞地區尤為常見,單靠食物過敏測試容易誤判。另不少港人愛自行做過敏測試,且視牛、鵝、菇等食材為「發物」,結果長期「戒錯口」,致營養不良,嚴重者甚至有焦慮症及抑鬱,需做好「過敏教育」糾正。

現年38歲的Paul是於2007年在英國留學時首次發作。他與朋友飯敘後回家,途中感到後頸異常痕癢,更逐步蔓延至頭皮、腰側甚至全身,「個人好唔舒服,想快啲返屋企沖涼,結果走到馬路中心突然斷片,暈倒10多秒。」慶幸當時無車駛過,但他醒後,雙眼一度只能看到物件的輪廓線,需靠摸電話掣找人求救。惟當地醫院為他進行皮膚測試及運動測試後仍查不到病因,令他帶着疑問出院:「諗來諗去只有吃過Pizza,但我以前食都無事。且一直身體健康,家族也無過敏病史。」
進食小麥後運動  誘發過敏性休克

其後Paul多次小發作,如皮膚發燙痕癢、出蕁麻疹(風癩)等。回港後更於7年內三度經歷驚險時刻:「有次遊船河,吃了三文治、意粉後游水,返上甲板已嚴重出疹,整個人如《神奇四俠》中的石頭人,要馬上回航送院。」另他曾「食個包」再踏單車,不久後即痕癢和暈眩,再度不支倒地要由救護車送院;亦試過吃烏冬後跑步出事,「跑了一圈好痕,即與女友回家,但10分鐘路程也行不完便暈倒。」但在香港的醫院亦找不到病因,也一直沒有任何治療方案。 

歷經多次發作,Paul隱約發現或與小麥製品相關,惟因非每次進食後都出事,故難解發病機制。尤幸5年前他獲轉介至當時新開設的瑪麗醫院過敏及臨床免疫科專科門診求醫,才確定自己是WDEIA患者,對小麥中特定的蛋白質過敏,進食後4至6小時內,若運動至心跳加速便易出事。他感歎:「醫生說過敏性休克絕非單純暈倒,部分人因血壓過低,主要器官供血不足離世,尤其是運動健將。」
亂戒口招反效果  恐患焦慮抑鬱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指,WDEIA在東南亞地區,尤其中國、日本等地相當普遍,臨床經驗反映本港有7成「原因不明」的成人過敏性休克患者均屬此類。但華人普遍對過敏有錯誤認知,多數人認為「戒口」可以避險。且坊間有太多非專科,甚至非醫生主導的私人機構鼓勵自行進行食物過敏篩查,導致很多人誤判自身對某類食材過敏,結果「無啖好食」。但事實上,過敏成因或相當複雜,如WDEIA患者在進食小麥後合併其他輔因子,如運動、酒精等才發作,單靠過敏檢測易誤導,「即使檢測結果顯示對小麥過敏,但因患者無運動,易誤判食咗都無事。縱日後發作,相關報告也有機會誤導其他醫生,將過敏列作原因不明。」

另「亂戒口」或有嚴重後果。李曦表示,自發性濕疹多與免疫失衡相關,絕大部分不是由食物過敏引起。惟不少濕疹患者受廣告誤導,以為進行食物過敏測試必可找出病因,結果按報告指示對多種食物戒口,時間一長很多人會營養不良,部分更有焦慮和抑鬱。他亦提倡加強過敏教育,「不少過敏源不難捉,問題在於醫生和病人無聽過,未有診斷意識,致部分人數十年來不斷進出醫院仍找不到病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