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史學家年獎」三男女奪殊榮

2023-12-24 00:00

鍾卓弘(中)相信「歷史人」有使命改變大眾對社會的觀感,曾倩瑤(左)則期望政府亦能出一分力。旁為呂卓謙。
鍾卓弘(中)相信「歷史人」有使命改變大眾對社會的觀感,曾倩瑤(左)則期望政府亦能出一分力。旁為呂卓謙。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國民教育,包括在小學設立人文科,豐富國情和歷史內容。今年的「青年史學家年獎」昨舉行頒獎典禮,3名得主之一的曾倩瑤認為,過去常識科的中國歷史內容蜻蜓點水,靠學生主動學習;改革後則可讓學生在課堂更深入認識國家歷史。另外,社會對修讀歷史的出路抱持懷疑態度,另一名得主鍾卓弘便因就業考慮放棄入讀歷史系;他認為要靠「歷史人」努力改變社會觀感,曾倩瑤則期望政府不要只偏重創科發展。

第12屆青年史學家獎頒獎禮昨舉行,獎項由三人奪得,包括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於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的曾倩瑤。她形容歷史「為了現今的議題、反映當下」,舉例近代歷史學家研究婦女史,全因近代婦女地位提升,「正正歷史是反映當下、解決問題,我們更要求實求真。」曾倩瑤期望日後繼續深入研究歷史,在有爭議的議題找出新見解,同時推動歷史普及化。
歷史反映當下求實求真

曾倩瑤分享,歷史興趣源自以歷史為背景的遊戲,和小學常識科教授歷史的課堂。不過她亦認同常識科的歷史課時有限,內容甚至蜻蜓點水,「很多知識都是在圖書館借書看才知,現行的課程下要學生認識國史,需要學生很主動學習。」對於2025年常識科將逐步分拆為人文科和科學科,她認為隨人文科的國情內容比常識科多,除了歷史內容更深入,亦會有更多時間師生討論。

另一名得主,畢業自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的鍾卓弘,形容讀歷史是公民責任。不過歷史在普羅大眾除了有沉悶的印象,亦認為大學修讀歷史出路狹窄;本來立志入讀中文大學歷史系的鍾卓弘,最後入讀中大的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他解釋正是考慮就業出路而放棄入讀歷史系,「讀中文系畢業後還可以做作家、出版、記者,但讀歷史似乎出路有限,只能繼續研究和進修。」同獲青史獎、畢業於培正中學的呂卓謙則未有多想,隨興趣入讀北京大學的歷史系。
望加強推動歷史研究

鍾卓弘認為,自己身為歷史人肩負使命推廣歷史。他回憶中三選科時,亦曾游說朋友選修中史,「跟他們說寫文只是讀中史的其中一環,除了可以看到中國發展的脈絡,甚至可以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知識。」曾倩瑤認為政府亦有責任改變社會觀感,「大眾的觀感是出於時代變化,古代看重歷史,因可考科舉入官場;現在政府推行創科,大家固然關注相關科目。」她期望政府能加強推動歷史的研究和活動,引起更多市民關注。

昨同場亦頒發「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的獎項,初級組一等獎由沙田崇真中學的張睿朗和華英中學的黎梓翹奪得;高級組一等獎得獎者則是中華基督教會青年會中學的張恩瑜,和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的趙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