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4成輸入人才冀子女讀官津校

2023-10-06 00:00

鄧飛(右3)促請當局暫緩中小學合併重置,並檢討開班機制,以應付「搶人才」措施衍生的學額需求。 
鄧飛(右3)促請當局暫緩中小學合併重置,並檢討開班機制,以應付「搶人才」措施衍生的學額需求。 

政府推出高才通等「搶人才」措施,截至6月底已逾10萬宗申請,衍生學額需求殷切。有調查發現,逾75%非本地人才選擇讓子女來港就讀中小學,4成人擬入讀資助學校,直資學校亦近3成,比例高於國際學校及私校。有通過高才通來港的家長指,期望子女日後報考文憑試及在地升學,加上國際學校學費偏高,傾向報讀官津學校。有立法會議員料來港插班生增加,促請教育局暫緩中小學合併重置。
教育工作者聯會與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上月成功在網上訪問326名非本地專才,其中高才通佔了22%,23%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17%來自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結果發現,高達76%受訪者擬讓子女來港升學,4成人傾向入讀官津中小學,28%擬讀直資學校,國際學校或私校只佔21%。
國際學校僅佔21%

問及子女在中學擬選擇參加哪一個公開試,高達63%擬報考中學文憑試,遠超佔14%的國際文憑,以及分別佔2%及1%的美國AP與英國高考,但有18.6%受訪者尚未決定。升讀大學方面,48%劍指本港打入QS全球百大的5間大學,34%擬往海外頂尖大學。

通過高才通來港,女兒就讀中三的家長蘇先生坦言,希望女兒接受英語教學,但國際學校費用偏高,最終與妻子四出叩門,插班入讀深水埗一間直資中學。另一家長方太育有一對分別就讀小一及幼兒班的姊妹,最終入讀津貼小學與本地幼稚園,她坦言長女面試時未諳粵語及英語,校方曾建議「降級」一年,但她明言不會考慮,「我對女兒還是有信心,學校也尊重家長的決定權。」

有別於其他家長,同樣通過高才通來港的家長高先生,安排兩名兒子入讀國際學校,學費連同建校費,每年開支達40萬元。他解釋與自己外地留學經歷有關,「加上時間限制,沒有探索本地學校,在國際學校過渡對他們可能是最佳。」他曾考慮移民澳洲,剛好高才通計劃推出,考慮到兒子的教育,最終選擇來港發展。
教局:有足夠公營學位

對於調查發現非本地專才傾向入讀官津學校,身兼教聯會副會長、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鄧飛形容是始料不及,「一路以為國際學校是壓倒性,實際並非如此。」他指隨着各項人才計劃推動,各年級插班生勢必增加,但當局只以中一或小一新生計算開班線,造成縮班殺校的問題;建議當局暫緩中小學合併重置計劃,並加強向內地專才宣傳本港教育特色,吸引他們舉家來港發展。

教育局回應指,本港有足夠的公營學位,供合資格的學童入讀,當局會為家長提供協助;強調規劃學位供應時,會全面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及措施帶來的需求、學生流失情況等,重申會採取適當措施,回應學位供求變化,並集中善用資源,確保教育開支用得其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