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被指難稀釋 廢水流全球 學者:影響難估量
2023-08-23 00:00
日本政府決定周四(明天)開始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核廢水排海將經過「處理」、「測量」、「稀釋」及「放流」四道手續,排放時間將長達30年。學者指核廢水排海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福祉所帶來的影響難以估量。中國外交部指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遭受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毀,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又製造出污染水。東京電力公司利用淨化裝置去除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處理水」。1000多個儲水罐中的核廢水已超過134萬噸,而且為了冷卻熔融的核燃料,每天新增約100噸核廢水。 核廢水排海將經過「處理」、「測量」、「稀釋」及「放流」4道手續。
排海周期長達30年
「核處理水」(仍含氚)待超過一定數量後就由海底管道放流,最後從離岸邊約一公里外的排海口入海。目前預想每天最多能排放500立方米的「核處理水」。設置在海底管道出海口附近的放射性監控點,將監測海水中含氚濃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早前發表評估報告,認為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但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表示,核廢水排海周期長達30年而非三、五年,由於含有放射性物質氚,很難被稀釋或消解。伴隨洋流,日本的核廢水將流向全球,這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福祉所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
污水含高放射性元素
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環境毒理及化學講座教授梁美儀接受《星島》訪問時指,日方指ALPS可去除多種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屬誤導,因核廢水仍有許多氚以外的元素,這些元素具有高放射性,鍶和銫等帶有輻射的重金屬會隨食物鏈擴大影響人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日方此舉極不負責任,是「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風險」,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中國早前已加強對日本食品的進口管制,對於現在是否考慮公布新的管制措施,汪文斌重申敦促日方糾正錯誤決定。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提出嚴正交涉,指日方此舉極其自私自利。
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表示,將跨部會執行掌握排放源頭資訊、強化海域與海產輻射監測、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與建置資訊公開平台4項配套措施。台灣綠色和平認為,政府必須就核廢水為漁業監測、檢測及賠償安排,與日本當局交涉。南韓朝野態度不一,政府昨日表示,日方的相關計劃在科學上、技術上都沒有問題,但強調並非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則批評「日本宣告了最惡劣的環境破壞」。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