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限投資敏感科技 中方斥科技霸權搞脫鈎

2023-08-11 00:00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未來在敏感技術的對華投資,主要涉及半導體、量子計算及AI三大領域。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未來在敏感技術的對華投資,主要涉及半導體、量子計算及AI三大領域。

(星島日報報道)醞釀了近兩年,美國總統拜登周三(9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未來在敏感技術的對華投資,主要涉及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三大領域,涵蓋港澳,預計明年實施。中國商務部批評,這是打着「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斷鏈」,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並提出嚴正交涉。
被稱為史無前例的對華投資限制措施公布。這項禁令未有具體針對的機構,美國財政部就關於行政命令的具體實施範圍,徵求公眾意見,諮詢期45日,明年生效,不影響現有的投資。

路透社報道,該行政命令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晶片設計軟件和製造晶片的工具的中國公司,限制它們從美國獲取投資資金和技術知識。美國、日本和荷蘭在這些領域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中國政府則在努力建立本土替代方案。

美國官員強調,有關行政命令旨在解決「最嚴重的國家安全風險」,而非擾亂跨境投資。路透社報道引述消息表示,新規定只會影響未來的投資,而不影響現有的投資。

該行政命令的文本稱,賦權財政部長監管美企對「受關注國家」的投資,但沒有指明是甚麼國家。然而,在附件中,則有列出中國、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
外交部:已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美方限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打着「去風險」的幌子在投資領域搞「脫斷鏈」,嚴重背離美方一貫提倡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決策,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對美方執意出台對華投資限制措施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發言人指出,美方打着國家安全的幌子,限制美國企業對華投資,大搞泛安全化、泛政治化,其真正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逼和科技霸凌。美方此舉實質是搞逆全球化、去中國化。

官方新華社發表評論稱,美方一方面接連派高官訪華、表態無意對華「脫」,一方面卻出台投資限制措施、阻礙中美正常經貿往來。自相矛盾的信號難見其緩和關係的誠意。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認為,行政命令之所以被稱為「史無前例」,一是它的涵蓋領域擴大。如果說去年10月的限制政策集中於半導體和晶片,如今則擴展到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二是此前的打壓主要瞄準技術、產品、設備、人員,這回美國則首次為限制對華投資而出台行政命令。

吳心伯認為,對中國而言,相關領域的美國投資可能有所減少,美國企業會採取更加謹慎的對華合作態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美國對華科技「脫」。「此外,行政命令實際上不僅事關投資方面的問題,還會產生聯動效應,導致中美合作的其他方面受到影響。」相關社論文章見A6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