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添科技元素提升競爭力 浸大李文:新聞系值得讀

2022-12-06 00:00

報讀浸大傳理學學士人數減少,李文認為與香港「大環境」有關,強調課程絕非冷門,只是不如以往「火爆」。
報讀浸大傳理學學士人數減少,李文認為與香港「大環境」有關,強調課程絕非冷門,只是不如以往「火爆」。

(星島日報報道)受到社會氣氛與政治環境轉變影響,不少學生對投身傳媒,甚至入讀新聞系感到卻步。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李文接受本報專訪,坦言課程在本港「大環境」下申請人數下跌,但強調學系仍受歡迎,亦積極提升學系競爭力,加入科技元素,包括九月啟用的元宇宙故事創意演播室,融合虛擬拍攝與合成技術。他期望學生與家長重新認識新聞專業,「覺得新聞系仍然值得讀。」
浸大新聞系創辦五十多年來,人才輩出,向來是入學競爭激烈的學系之一。然而,新聞系開辦的傳理學學士(新聞與數碼媒體/公關及廣告),今年共有五百三十八人在大學聯招首三志願(Band A)申請報讀,較二○學年的五百六十人少約百分之四,收生分數亦錄得跌勢。
「記者」兩字是專業稱號

九月剛上任的浸大新聞系系主任李文在專訪指,申請人數仍然算多,「課程絕非冷門,只是不如以前那麼『火爆』。」他坦言與本港「大環境」不無關係,「大家也很明白,出生率低、更多學生赴海外留學、移民潮都影響到。」他亦指,收生分數反映成績較優秀的學生或對新聞系卻步,「這現象其實也反映了另一個問題,家長對目前傳媒生態是否了解?」

李文笑言,現今世代「人人都是記者」的講法「幾攞命」,「裝備上可能無錯,人人都有一部電話、社交平台,隨時隨地就能成為『新聞來源』,但這樣就能稱得上記者嗎?」他強調「記者」兩字是專業稱號,須經過專業的新聞與操守訓練,「否則最多只能稱為『目擊者』。」

為提升學系競爭力,浸大新聞系調整學院配套和課程,追上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同時裝備學生應對國際形勢,亦正計畫舉辦國際採訪團到海外採訪國際大事(見另稿),李文期望「回歸基本步」後,讓家長和學生對傳媒界別的專業技能,有所了解與改觀,「讓大家覺得新聞系仍然值得讀。」
元宇宙演播室 穿梭虛實

浸大新聞系的教學設施與專業器材,媲美電視台等傳媒機構,九月啟用的「元宇宙故事創意演播室」,設有大型綠幕和裸眼立體顯示裝置。傳理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趙麗如形容,讓學生在虛實之間穿梭,建立虛擬拍攝在傳媒界別應用的概念,例如在播報新聞時如何通過科技輔助,將新聞故事表達得更完整,「學生使用綠幕的限制較少,甚至可配合虛擬背景一邊走、一邊介紹,而非像目前受空間限制,只能站在綠幕前講解。」

該系更與動畫及電影主修的媒體藝術專修合作,在虛擬演播室舉行工作坊,讓學生學習製作虛擬背景。工作坊以新聞事件為題材,例如以去年M+博物館開幕為題,製作博物館內部設置的影片背景,並配合能追蹤講者動作的智能攝影機拍攝。趙麗如表示,目前行內接受虛擬拍攝與合成技術訓練的人才不多,以致製作需時,未能廣泛應用。新設備將有助學生追上科技發展,推動本地傳媒進步。

李文亦提到,真實性作為新聞最基本要求,二○年底成立浸大事實查核中心,是全港首個由學術機構營辦的查核中心,學生可自願參與事實查核工作,經訓練後可協助查核網上流傳消息的真偽。在新聞系的寫作和採訪課堂上,亦包含假新聞和事實查核的知識,同時亦強調傳媒倫理是記者的必要條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