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抗疫策略 內地在尋找適當時機

2022-11-08 00:00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上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中,重申堅持「動態清零」方針不動搖,令市場對於內地調整防疫政策的憧憬再度落空。近期內地新一波疫情肆虐,每日新增本土個案從十月初的不足千例,飆升至五千多宗,適逢冬季流感高峰期,此刻的確不是放鬆防控的最佳時機。從昨日港股行情看,市場似乎仍然有所憧憬,又或者項莊舞劍,不管消息真假,意在趁港股低位炒作一番。不過,無論如何,從社會經濟還是人民心理的承受力考量,防疫的策略調整勢屬必然,只不過調整的力度、時機的選擇,頗費思量。

一周前,內地經濟學家洪灝在社交媒體稱,中央已成立「重新開放委員會」,正在評估各項數據,目標是明年三月重新開放。數日後,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又在一個外資銀行內部研討會上透露,內地的「動態清零」政策將在「未來五至六個月間,發生重大改變」。上述消息,一度刺激港股和滬深股市強勁上升,反映市場對內地重新開放的強烈願望。不過,在上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官員稱,當前國際正逢新的冬季疫情流行季,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彈趨勢明顯,疊加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傳播風險,「疫情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官方坦承,內地八十歲以上長者總體疫苗接種率和加強針接種率「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可見內地的防疫政策,未有根本變化。
「動態清零」初期有效 漸受嚴重衝擊

內地「動態清零」政策,初衷是為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在疫情爆發之初,的確成效較佳。但在Omicron變異令病毒更隱蔽、傳播更快速、病徵更輕微之後,這種嚴防死守式的策略就受到嚴重衝擊。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一刀切、「層層加碼」,動輒封城、封區的粗暴做法,不僅沉重打擊國民經濟,更給民生帶來極大困苦,頻密的核酸檢測,令政府財政不勝負荷,封控中頻生的民眾失救、被困等「次生災害」,更令社會充斥焦慮怨氣,這些都是當局應該正視的問題。

官方強調,「動態清零」並非追求「零感染」,問題是一些地方政府未做到「科學精準」。應該看到,「動態清零」的政策本身也在動態調整,現在的疫情防控方案已升級至第九版,內地對境外旅客隔離期,已由最初「14+7」縮減為「7+3」。在仍有雙位數新增個案的北京,中斷兩年的北京馬拉松周日復辦,有三萬人參加;福建省疾控當局宣布,停做無徵狀感染者流行病調查;一些地方取消免費核酸檢測,有專家建議,以抗原快測取代。這些徵兆,證明內地政策確在微調之中。
循序漸進調整 疫策難一夜改變

 新冠疫情爆發近三年,對於內地開放國門並放鬆管控,外界曾有不同的預期時間點,從北京冬奧,到中共二十大,但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現在又寄望於明年三月「兩會」之後。不過,世界田徑聯會已宣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明年五月在廣州舉行的世界田徑接力賽,推遲至二○二五年四至五月間舉行。此前,原定明年三月在南京舉行的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亦被推遲至二○二五年三月。可見將內地防疫政策調整,與政經盛事扣連,可能並不可靠。內地防疫政策的調整,應該尊重科學,與政治脫。現在看來,這種調整很可能是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不會戲劇性地一夜發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