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施政》突破邊界思維 融入灣區發展

2022-10-20 00:00

特首李家超昨日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坊間其中一個焦點,是這份《施政報告》能否配合在剛過去的星期日,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中共「二十大」報告;更準確一點說,新的一份《施政報告》,有否顯示香港決心破除過往的種種桎梏和藩籬,真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筆者認為,《施政報告》當中關於北部都會區的部分,顯示特區政府終於願意放下邊界思維,將香港視作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種突破,實為香港市民所樂見。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非喊喊口號。必須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以香港而言,做好「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建設,就是投入大灣區發展的最直接方法,因為對整個大灣區而言,香港的北部就是大灣區的中心地帶。今次的《施政報告》清楚指出,特區政府將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讓「北部都會區」發揮超越地理界綫的限制,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這項看似理所當然的安排,對特區政府而言卻是非常「破格」,代表着官員不再視香港的北部為「邊境」,而是大灣區的「中心」,正式突破存在於政府某些官員多年來的「邊界思維」,值得點讚。
突破「邊界思維」,代表政府不再故步自封,亦代表以往類似「沙嶺超級殯葬城」等將香港北部視為「荒蕪落後邊境地區」的落後政策和思維將不再復見,這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香港市民的未來,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除了將「北部都會區」視為香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外,《施政報告》中亦有兩項看似「細眉細眼」,實則意義重大的政策改動,非常值得市民留意,包括當局會與內地就「港澳藥械通」保持聯繫,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粵港澳大灣區使用,並積極研究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
突破思想桎梏 登上國家發展快車
這兩項相關政策的重要性在於,政府決心為港人回內地生活和發展,提供政策上的便利;醫療問題,一直是香港市民是否願意回內地發展、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考慮,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粵港澳大灣區使用,以及使用長者醫療券繳付內地醫療保險費,部分釋除願意到大灣區發展的港人,在醫療方面的疑慮。此舉將會讓「醫藥過河」、甚或可為將來實現醫療紀錄「過河」鋪路。不管是施政方向,還是在心態上,已是一大進步。
今次的《施政報告》,我們看到「破舊立新」的思維,未來希望政府作政策研究時,亦千萬不要走回頭路。土地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人,更導致香港深層次矛盾不斷惡化,窒礙包括長者安老、市民住屋、青年創業甚至成家立室等需要。未來在落實各項規劃及政策落地時,希望亦能「跨過深圳河」或任何思想上的鴻溝,用好和內地合作的機會,放下一切邊界思維、區隔心態,以大灣區整體布局去考慮,只有突破既有的框框,香港才不會再被深層次矛盾拖累,正式乘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原姿晴
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