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提前「走塑」 明年第4季實施

2022-10-19 00:00

本港環保做了多年,成效仍有待提高。
本港環保做了多年,成效仍有待提高。

(星島日報報道)現時廢塑膠棄置量平均每日超過二千三百公噸,佔本港堆填區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逾兩成,塑膠可殘留極長時間,對環境造成深遠威脅。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提早禁止食肆向顧客提供即棄塑膠餐具,由原本的二○二五年,提早至明年第四季實施,違例者可被罰款兩千元。一家食肆高層人員向本報表示,餐飲業也支持環保,但希望政府加強宣傳教育及協助業界適應。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亦對政府提早推行相關措施表示歡迎。
當局建議的措施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管制包括全面禁止零售及使用發泡膠餐具,和其他體積細小而回收困難,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棄膠餐具,如攪拌棒、飲管、刀叉匙和碟等。第二階段則建議各類即棄餐具全面無塑,全面禁止在本地零售及禁止餐飲業處所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各類即棄膠餐具,包括膠杯及杯蓋等。
首階段禁發泡膠即棄餐具

相關措施並不會規管預先包裝的食品或飲品,例如紙包飲品盒附送的膠飲管;如果顧客有醫療需要使用即棄膠飲管也可獲豁免;醫院病房和懲教設施由於有醫療或保安需要,亦會不受規管。

至於棉花棒、充氣打氣棒、熒光棒、雨傘袋、酒店派發的膠柄牙刷和膠梳等即棄塑膠產品,環境及生態局指,同樣會最早在明年第四季起禁止銷售或免費派發。膠枱布、非醫療透明手套、膠耳塞等,就會在下一階段禁止銷售或免費派發,但暫時未有具體時間表,要視乎第一階段的執行情況。

敘福樓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傑龍表示,餐飲業其實也支持環保,只是在過去兩三年疫情期間禁堂食轉外賣時,需要大量用到即棄餐具,加上都市固體廢物將收費,令業界有疲於奔命之感。他認為,第一階段主要禁止食肆提供發泡膠餐具等,現時不少市民本身也會自備餐具,市面也有不少替代品可選擇,相信較受影響的是一些本身沒有聘請洗碗工,堂食亦使用即棄餐具的小店。他希望政府加強宣傳教育,以及協助業界適應,相信成本未必會上升太多。
業界冀政府助適應

黃傑龍又指,第二階段在實施上難度較高,「對餐飲業影響大好多」,因湯飲若用膠盒密封不會出現滲漏問題,且膠盒的替代品「一係好貴、一係供應不足」,希望能有足夠的替代品時才推行。對於違例者可被罰款兩千元,他認為不算太嚴荷。

劉祉鋒表示,即棄塑膠餐具的污染情況非常嚴重,尤其在疫情期間,不少市民選擇外賣,大幅增加即棄塑膠餐具的需求量,對環境造成很大傷害,據環保署推算,二○二○年即棄膠餐具棄置量為每日二百六十六公噸,較二○一九年增加逾三成。

劉祉鋒表示,目前內地和歐盟「限塑令」的相關措施早已「出台」,香港已經落後。他強調,自備餐具並非不可行,本港不少市民都有自備飯盒買「兩餸飯」,或自備杯子買咖啡,部分店鋪也會為自備杯子的顧客提供優惠。政府只需設立明確罰則,做好公眾教育,讓市民清楚了解即棄塑膠餐具的禍害,才會更易接受規管。
內地與歐盟「限塑令」已出台

身兼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政府需盡快跟上世界各地的減廢步伐,管制即棄塑膠產品。她亦促請當局積極推動研發本地生產替代品,配合低碳轉型及加強環保。此外,亦要優化回收配套,妥善回收用畢的即棄替代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