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肆提前「走塑」 明年第4季实施

2022-10-19 00:00

本港环保做了多年,成效仍有待提高。
本港环保做了多年,成效仍有待提高。

(星岛日报报道)现时废塑胶弃置量平均每日超过二千三百公吨,占本港堆填区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逾两成,塑胶可残留极长时间,对环境造成深远威胁。环境及生态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提早禁止食肆向顾客提供即弃塑胶餐具,由原本的二○二五年,提早至明年第四季实施,违例者可被罚款两千元。一家食肆高层人员向本报表示,餐饮业也支持环保,但希望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及协助业界适应。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亦对政府提早推行相关措施表示欢迎。
当局建议的措施分两阶段进行,首阶段管制包括全面禁止零售及使用发泡胶餐具,和其他体积细小而回收困难,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弃胶餐具,如搅拌棒、饮管、刀叉匙和碟等。第二阶段则建议各类即弃餐具全面无塑,全面禁止在本地零售及禁止餐饮业处所向堂食和外卖顾客提供各类即弃胶餐具,包括胶杯及杯盖等。
首阶段禁发泡胶即弃餐具

相关措施并不会规管预先包装的食品或饮品,例如纸包饮品盒附送的胶饮管;如果顾客有医疗需要使用即弃胶饮管也可获豁免;医院病房和惩教设施由于有医疗或保安需要,亦会不受规管。

至于棉花棒、充气打气棒、荧光棒、雨伞袋、酒店派发的胶柄牙刷和胶梳等即弃塑胶产品,环境及生态局指,同样会最早在明年第四季起禁止销售或免费派发。胶枱布、非医疗透明手套、胶耳塞等,就会在下一阶段禁止销售或免费派发,但暂时未有具体时间表,要视乎第一阶段的执行情况。

叙福楼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杰龙表示,餐饮业其实也支持环保,只是在过去两三年疫情期间禁堂食转外卖时,需要大量用到即弃餐具,加上都市固体废物将收费,令业界有疲于奔命之感。他认为,第一阶段主要禁止食肆提供发泡胶餐具等,现时不少市民本身也会自备餐具,市面也有不少替代品可选择,相信较受影响的是一些本身没有聘请洗碗工,堂食亦使用即弃餐具的小店。他希望政府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协助业界适应,相信成本未必会上升太多。
业界冀政府助适应

黄杰龙又指,第二阶段在实施上难度较高,「对餐饮业影响大好多」,因汤饮若用胶盒密封不会出现渗漏问题,且胶盒的替代品「一系好贵、一系供应不足」,希望能有足够的替代品时才推行。对于违例者可被罚款两千元,他认为不算太严荷。

刘祉锋表示,即弃塑胶餐具的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疫情期间,不少市民选择外卖,大幅增加即弃塑胶餐具的需求量,对环境造成很大伤害,据环保署推算,二○二○年即弃胶餐具弃置量为每日二百六十六公吨,较二○一九年增加逾三成。

刘祉锋表示,目前内地和欧盟「限塑令」的相关措施早已「出台」,香港已经落后。他强调,自备餐具并非不可行,本港不少市民都有自备饭盒买「两餸饭」,或自备杯子买咖啡,部分店铺也会为自备杯子的顾客提供优惠。政府只需设立明确罚则,做好公众教育,让市民清楚了解即弃塑胶餐具的祸害,才会更易接受规管。
内地与欧盟「限塑令」已出台

身兼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表示,政府需尽快跟上世界各地的减废步伐,管制即弃塑胶产品。她亦促请当局积极推动研发本地生产替代品,配合低碳转型及加强环保。此外,亦要优化回收配套,妥善回收用毕的即弃替代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