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中秋夜探維港 反思海濱發展
2022-09-17 00:00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數以萬計市民前往維港兩岸的海濱打卡賞月看花燈,其中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和東岸公園主題區日夜都擠滿遊人,更吸引了不少媒體報道。
中秋賞月夜,筆者也抱着湊湊熱鬧的心情,前往海濱看看。從薄扶林道出發,徒步下山前往堅尼地城。途中已收到朋友傳訊,說有大量市民正朝着卑路乍灣海濱前進。筆者心裏想:「有這麼誇張嗎?」後來卻發現所言非虛,長廊附近的馬路滿是提着花燈進出海濱的「朝聖者」。
方形花燈陣畫面震撼
再進場看,整段長廊果然是水泄不通,幾乎沒有一處是空的。入口遮蔭處天花板上掛了一個「方形花燈陣」,畫面非常震撼,引來不少市民高舉手機「打卡」留念。另外,場地內涼亭也布滿了中秋裝飾,裏面的餐桌更是座無虛席,市民一家大小自攜食物和飲品前來做節,儼如一家露天餐廳。場內特別為節日而設且不時更換的「期間限定」遊樂裝置,繼續成為孩童的樂園。孩童在「菠蘿油妹妹」滑梯鑽上鑽落,玩個不亦樂乎。
來到「堅農圃」這邊,人山人海的謎團終於解開。原來這裏正在舉行中秋夜市集,在中秋假期每晚開放,售賣多元化的手作產品、日用品和應節小食等。由於訪客眾多,門外還排着人龍等候入場。
走到近海處看,岸邊的欄杆上亦掛滿了彩色繽紛的傳統燈籠,再加上霓虹燈裝置,又成為遊人的「打卡」景點。有人在海旁鋪上地墊,與家人朋友玩燈籠吃月餅。要遠離人潮如鯽的喧鬧,市民更在欄杆以外席地而坐,面向大海,享受着一片寧靜的私人空間。
在人海中走了一圈,忽然驚覺:「這裏的夜間常客板仔板女們哪裏去了?」在長廊空地「逼爆」的情況下,根本踩不到滑板吧。後來才發現,板仔們都轉場去了,去了當晚人流相對較少的灣仔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可見在「海濱共享空間」的概念下,毋須為用家活動設限,場地更可以多元多變。
離開卑路乍灣,筆者決定乘車前往中環碼頭一帶,再沿海濱步行,途經摩天輪、添馬公園至會展段、灣仔碼頭畔主題區、水上運動及康樂主題區和剛在迎月夜開放的活力避風塘主題區,最後來到另一個目的地——東岸公園主題區。
「期間限定」漸見成效
東岸公園在中秋夜燈火通明,這裏又是人山人海。不論是防波堤上,或是空地上,都滿布前來歡度佳節的遊人,有人更坐在海堤下面的石灘上近距離接觸維港。過千燈籠裝飾令場地充盈着一片浪漫氣氛,欄杆上的維港標誌霓虹燈飾更吸引市民排隊「打卡」,草地和遮蔭棚那邊都坐滿了遊人,不少還帶同寵物前來過節。聽說今年這裏的遊人密度比傳統賞月勝地維園還要高。人雖眾多,但海濱面向維港,可以遠眺對岸燈火,景觀更覺開揚。
場地最具吸引力的,是一組題為「花火」的「期間限定」裝置。作品在日間有如巨型蒲公英,晚間燈火亮起,變成綻放的煙花。緩緩轉變的色彩,吸引遊人定睛欣賞和拍照「打卡」。該作品由ARTA Architect設計和製作,本來是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五年而設。作品留到中秋,在過千燈籠襯托下,更倍添節日氣氛。
東岸公園開放不足一年(二○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開放),雖然官方沒有大事宣傳,卻吸引了大批市民跨區到訪,更成為中秋賞月的新景點。這個現象,社交媒體應記一功。筆者聞說不少市民在IG看到朋友或同鄉的「打卡照」,或是攝影發燒友放在網上的作品後,特意前來看個究竟。而我們三年多來富實驗性的「期間限定」概念,也可說是漸見成效。還記得,海濱「期間限定」的「打卡」構思,只是由二○一九年初在卑路乍灣欄杆上的一對針織公仔開始。
十八年來的海濱工作,一步一腳印。「朝氣蓬勃、富吸引力」的海濱願景,看來已逐步取得成績。回想過去團隊一直抱着願景帶動,敢於創新和迎難而上的態度,落實海濱發展,且獲得市民的認同,實在令人感動。筆者也曾說過:「你們的歡笑,就是我們的動力。」
吳永順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