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數碼化技術如何促進環境政策的制定

2022-08-26 00:00

十四五的國家資訊化計畫,強調加快數碼化發展,建設數碼中國的目標,透過建設智聯的數碼基礎設施體系,高效利用數據來釋放數碼生產力的創新發展,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共用的數碼社會治理體系、高效的數碼政府服務體系等。

在數碼化轉型方面,國家在5G、物聯網、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例如星火鏈網,作為國家新型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智慧標識解析和人工智慧算力節點,支持私隱計算和區塊鏈共用機制。星火鏈網還擁有賦能綠色智慧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金融骨幹節點,具備與W3C國際標準接軌的標識體系,而綠色金融骨幹節點可利用區塊鏈分布式標識,實現生態資產(包括碳匯)的互通,以及全球碳匯可交易的願景。

值得香港借鑑是高效的數碼化治理體系,內地數碼化治理體系大大加強了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的即時感知、智慧規劃和智慧監管。當中涵蓋了從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資產管理、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生態修復,以至海洋資源監管、氣象災害、地質災害與海洋災害監測等動態感知技術能力。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內地正在推進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和國土空間基礎資訊平台的建設。這種治理體系對強化綜合監管、分析預測和宏觀決策具有重大的意義。
建數據庫  提供討論依據

在香港,不同的政府部門掌握不同的資訊,例如我們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從過去到現在累積了不少寶貴的資料數據,政府應該把分散在各部門的數據做成「一張數碼地圖」,以全面實時更新的方式給公眾參閱。事實上,確保數據公開透明有助於凝聚共識,為關注共同領域的持份者提供討論的依據,促進有意義的對話,協助公營和私營單位,環保組織和社區團體發揮集體智慧。這對土地利用、保育、發展規劃以及環境政策制定的公共討論都會有莫大裨益。

我們身處的環境擁有極為豐富的資訊,在靠海的香港,哪怕是潮汐漲退已包含了有用的資訊,也隱藏了風暴災害的數據。此外,我們的郊野公園、河流、城市樹木,路邊空氣質數等,都充斥着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展現我們與環境的互動方式,而仔細分析當中的規律,能夠反映人為活動對經濟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內地的生態環境綜合管理資訊化平台,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提供依據,從能源使用、大氣環境到流域管理,從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到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都離不開數碼化的智慧監測和支撐。另一方面,數碼化的監管於野生動物保育方面亦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而數碼農村經濟、公共衞生監測、智慧養老服務、企業社會責任等領域,亦同樣進入數碼化轉型時期。
促成精準污染防控

對於香港這個人口密集、土地稀缺,但蘊藏着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沿海城市,我們更需要精密準確的數據來進行污染防控和環境風險分析。大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生產力,也為居住在這裏的人提供了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面對城市和經濟發展的壓力,我們必須與時並進,採用各種可行的數碼化手段來協助環境政策的制定和監測。再者,與大灣區經濟整合的同時,必須保障好珠江流域的水量和水質,因為它孕育着大灣區八千七百萬的人口和脆弱的生態,我們需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才能更好地達成這一目標。 
葉廣濤
香港地球之友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