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參考亞洲經驗 把握中外文藝交流機遇

2022-08-25 00:00

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在最近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五大方向」,以加強香港在文化藝術傳播和產業發展上的動力,包括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事實上,港府向來重視加強關係的工作,以新加坡與香港為例,早在○四年兩地已簽署涵蓋博物館、圖書館、藝術等範疇的文化合作共識備忘錄,而○九年則委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撰寫研究報告提交中央政策組,得出「應投入更多資源推進與東盟在文化方面交流」的成果。此外,民間團體亦積極配合,如今年四月初香港賽馬會與港府合作的大館,邀請時任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項目總監Sushma Goh講解項目創新意念、保育工作和挑戰。然而,香港仍須採取更積極的態度,進一步推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與使命。

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旗下沒有單一機構負責統籌和協調對外的文化合作事宜,而加強香港國際聯繫、提高全球對香港獨特優勢的認識、支援海外企業在港拓展業務的任務,主要由經貿辦負責。本屆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指出,政府在推動文藝發展上守株待兔,沒有機構主動幫忙推銷節目,更點名經貿辦欠缺資源。縱然仍有倫敦經貿辦支持香港藝術品於當地展出、駐布魯塞爾經貿辦與西班牙商會探討文化產業商機等案例,但缺乏既定的編制和穩定資源支持下,這些案例終究是鳳毛麟角,難以進行廣泛和多元的文藝產業宣傳和交流事務,顯然未能配合香港的文藝新定位。
缺專責機構  團體單打獨鬥

港府可擴充經貿辦的職能和組織,改組為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聚焦推動本地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雙向交流合作。尤其疫情仍然嚴峻時,部分藝團正發展上頻道,如香港芭蕾舞團推出的「港芭@家」、由香港賽馬會支持的香港藝術節亦透過網上形式呈現表演節目,但缺乏資源的小型團體則難免陷入單打獨鬥的困境,整合上平台更顯逼切。

有不少與香港發展水準相近的亞洲經濟體,都在香港設立專責的政府機構以宣揚其文化優勢,當中以韓國和日本的機構服務最值得參考。韓國駐港韓國文化院,除了成為兩地文化團體與機構簽署備忘錄和進行多樣化交流活動的橋梁外,亦舉辦「韓國十月文化節」和韓國文化周等大型文化盛事,更推出K-Online平台,內容涵蓋BTS、EXO等頂級團體的上直播、上影院、福袋及福笊籬等傳統手工藝的上教學等。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廣報文化部,則到訪本地教育機構,進行茶道、弓道、插花等傳統文化示範和體驗活動,以及向本地機構借出文化啟發用品。
主動走出去 助中國文化接觸世界

參考上述成功例子,港府經貿文化辦可分為三個主要領域:第一,擔當為本地和內地文化機構與海外機構的聯繫橋梁,組織各項大型會議、展覽、合作盛事等;第二,組建上平台,為本地藝團提供「走出去」的上基地,並提供MIRROR、After Class等音樂團體和本地電影的上直播選項;第三,促成本地傳統文化藝術者到外地進行示範,如廣州織金彩瓷展覽、手雕麻將製作、蛋撻烘焙教學等。

筆者需要強調,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核心概念,並不止是停留於香港本地與海外機構的文化合作,而是善用香港超級聯擊人的角色,同時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因此,經貿文化辦作為接觸海外城市或國家的第一工作就更舉足輕重。展望未來,港府可透過經貿文化辦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外旅遊辦事處合作,成為國家依託多邊合作機制增進文化和旅遊國際交流的橋頭堡,並配合國家政策,持續在一帶一路沿地區開設更多辦事處等,加強中國文化軟實力。
何子煜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民間施政報告》起草委員會學生統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