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新移民沒長居 團體倡定人才留港策略

2021-06-1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的研究團隊發現,近年內地新移民學歷及薪金有所提升,有助緩解本港人口老化及促進經濟轉型;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六年間,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新移民比例由百分之五點七,大幅增至約兩成,與本地人收入更逐步趨同。然而,不少持高學歷的新移民並無在港長居,團體建議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留港的策略,並與內地商討縮短單程證審批時間,加快讓適齡兒童來港上學。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的研究團隊昨發表《內地來港移民分析:社會經濟地位的動態變化》研究報告。團隊綜合本港各部門總體數據,並利用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六年間,四次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百分之五的樣本微觀數據,研究內地移民居港滿七年後的社會經濟情況。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系主任鄭毓盛表示,內地移民對本港的人口結構以及未來勞動供給影響重大,惟現時本港對移民的討論集中於短期影響,如福利開支等。他強調內地移民的特徵近年出現顯著改變,包括收入和教育水平大幅提高,認為內地移民具緩和人口老化和促進經濟轉型的作用,更稱若過去二十年沒有內地移民及其在港出生的子女,人口老化問題將更趨嚴重,未來勞動力供應的二十歲以下人口,亦會減少約四分之一。

研究顯示,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六年間,初中或以下學歷的內地新移民的比例由約七成減至約五成二;大專或以上學歷的比例則由百分之五點七大幅增至約兩成;在二〇一六年具碩士學歷的比例更達百分之八點五,大幅超過本地出生人士的百分之四點九。在收入方面,內地新移民個人及家庭收入分別增加約七成及約四成五,幅度較本地出生人士的五成五及約三成三高。

內地移民及本地人收入亦逐步趨同。以一九九七年至二〇〇一年抵港的男性內地移民為例,團隊透過加權的方法調整其收入,發現他們的「調整後收入」與本地男士相比,二〇〇一年至二〇一六年的差距,由一萬零六百元縮減至四千三百元;同期女性差距亦由一萬零三百元降至六千六百元。鄭補充說,該時期移民大多經單程證來港,認為內地移民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對香港的長期貢獻,較居港未滿七年有顯著改善。

不過,雖然內地新移民學歷及薪金有所提升,但具備高學歷的內地移民未必長居香港。以一九九七年至二〇〇一年抵港男性內地移民為例,二〇〇一年擁有學士或以上學歷的約兩成八,五年後銳減逾半至約一成五。

對於內地來港移民大多以家庭團聚為由,申請單程證赴港,鄭認為當局對有關簽證並不寬鬆。他解釋說,研究顯示美國及德國批出工作及家庭團聚相關的移民簽證,比例為一比一點九;本港比例則為一比一點二,加上單程證設有配額,輪候時間以年計算,反觀部分國家只需數周至數月,德國更開放予歐盟公民以自由遷徙形式移民當地。

團隊建議在單程證審批方面,政府應與內地商討加快讓適齡兒童來港上學,並制定吸引高學歷人才逗留的策略。當局亦應完善移民資料的搜集工作,以便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