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壇】善用國金中心優勢 貢獻綠色發展

2021-06-04 00:00

在氣候變化及疫情威脅的大環境下,相信在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期,構建一個更具綠色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全球經濟體,將會是各國政府及企業的共同願景。因此,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對建設這個共同願景也將發揮關鍵作用,有助引導資金流向電動運輸、再生能源、綠色建築和基礎設施等環保專案。此外,在當今嚴峻的疫情下,估計各國政府也將發行更多綠色債券來為可持續投資專案融資,協助於疫情後重啟經濟。僅二一年第二季,歐盟已經開始發行二千二百五十億歐羅的綠色債券,為疫後復甦計畫提供資金。香港方面,疫情期間至少五家房地產發展商獲得總額數十億港元的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鈎貸款,包括領展房托、置地公司、陽光房地產基金、恒隆地產和太古公司。如置地公司若可達成預先協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溫室氣體排放、太陽能發電、耗電量等持續得以改善,並且一直保持綠色建築認證資格,便可就該筆貸款享有分層優惠貸款利率。

在亞洲,中國內地一直處於綠色金融發展的前沿。中國內地早於一二年已經頒布《綠色信貸指引》,並在一六年發布《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便制定支持綠色信貸的全面政策框架。目前中國內地是全球第二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一九年,中國內地的綠色債券發行額達三百億美元。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中央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指定的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與內地及國際的資本市場緊密聯繫,因此大灣區內的綠色發展專案可以充分借助香港的金融平台,籌集綠色資金,此外國際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香港完善的金融體系及基建,尋求內地的綠色投資機會,例如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債券通計畫》,讓更多的外國投資者通過香港參與中國的境內債券市場,從而將全球資本帶入中國內地。本港應善用本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貢獻國家綠色發展。

鑒於綠色金融的未來發展潛力,而香港金融市場一直是資本進出中國內地的主要管道,過往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方面的市場推廣力度一直較為失色。未來本港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大灣區當局的合作,增加社會上各持份者對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認知和關注,鼓勵更多的內地企業選用香港的資本市場進行可持續專案的投融資及獲取產品認證,促使資金流向綠色和可持續專案,以便協助國家構建綠色可持續金融生態系統,另一方面應積極充當聯繫及協調世界各地地區組織、科技公司、金融機構的角色,以便探索本港市場發展、拓展本港市場的深度和闊度,完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產品的上市及交易平台,讓本港在中央的支持下成為亞洲及全球領先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

陳俊榮

國家行政學院(香港)

工商專業同學會

(文章僅屬個人觀點)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