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新冠康復者 初期肺活量仍偏低

2021-05-21 00:00

新冠肺炎康復者仍要面對病毒誘發的後遺症,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表示,中心跟進的一千三百多人中,有一成六人需定期接受肺功能測試,當中近半人的擴散肺活量,在出院三個月後仍低於正常水平。他表示,相關患者有機會連追巴士、上樓梯等都會喘氣,但相信可透過運動改善情況。

本港疫情回穩,逾一萬一千多人已康復出院,其中不少重症患者均在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留醫。曾德賢表示,該中心跟進的一千三百一十九名康復者,主要為第一波疫情下染疫者,當中有七成七人出院後需驗血、一成六人需接受肺功能測試、六成人需接受胸部X光。

中心過去為一百六十七名康復者進行共二百一十五次肺功能測試,其中逾四成五人的擴散肺活量,在出院後三個月仍低於正常水平。他引述一名六十四歲的女病人,其健康良好,入院時有發燒和流感等症狀,患者的胸部X光顯示有瀰漫性肺炎,然後被送往深切治療部並需使用呼吸機。患者住院一個月後情況好轉,在出院後兩個月,肺活量只有七成八,但在八個月後則上升至八成九,重回及格水平。不過其氧飽和度在出院後八個月仍維持在九成二至九成八,代表有時仍會低於正常水平。

他表示,不少患者的肺活量會大幅下跌至正常人的三分一,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動作如追巴士、上樓梯都會氣喘。另有逾一成六人在出院後九個月仍未回復至正常的肺功能水平,當中不乏過去健康良好的康復者。在中心跟進的病人中,亦有約五名病人顯示有肺纖維化的情況。他表示,雖然康復者出院後因肺部曾受到嚴重破壞,導致鈣化而誘發呼吸困難,但隨著患者定期進行增加肺活量的運動等,一般都會有改善。

不少康復者亦面臨心理壓力,九龍西醫院聯網部門經理(臨牀心理科)胡潔瑩表示,聯網跟進一百九十名病人,逾兩成人對自身情況感到焦慮。她表示,病人出現的焦慮未必與病情有關,形容確診新冠肺炎可能只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呼籲巿民對康復者有更多包容,避免他們承受過大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