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規劃應對疫境 宜各區商建隔離設施
2021-05-20 00:00
疫情爆發初期,港府需要在多區建立隔離設施,惟卻惹起鄰近居民反對。盧惠明坦言,本港日後也有機會再出現病毒傳播,吸取新冠疫情,日後應採取更為前瞻性的規劃策略,預早在各區選定一些適合設施,如酒店、度假營、大會堂或室內體育館等,提供充足的通風、排污等設備,以便日後可隨時改作隔離設施。
學會建議就此作地區諮詢,最理想是在全港十八區或地區層面也能建立類似的隔離設施網絡,以迎接未來的挑戰,「一早去做了諮詢,大家會知道,避免出事才徵用設施,或找新地方去容納有關設施。」
他又提到,疫情之下,市民最需要的是公共休憩設施「透氣」,惟在嚴謹社交距離措施之下,當局僅採用被動性管理,令這些設施反而一度全部關閉,情況極不理想,「市民最需要公共空間及郊野公園的時候,你就把它關掉,似乎不是社會想見到。」他認為,相關政府部門日後需要在公共空間、戶外場地、海濱及郊野公園等,訂出人流管理策略和社交距離措施,以便在任何情況之下,這些設施也可以維持開放。
學會也留意到,疫情一度令本港食物供應緊張,令社會重新追求持續的農業發展,希望可維持某程度的自給自足。盧惠明指出,不少市民近年寧可多付貴一點價錢,去購買有機食物,反映本港未來仍應預留一些地方作農地,推動本地生產,「這不是代表以後不需要食物從外地運來,而是一種健康生活模式的展現。」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