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皇都戲院強拍 新世界底價47億投得
2020-10-09 00:00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於一九五二年落成,五九年易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屬單幢式戲院,過去集電影、粵劇、海外歌舞團等於一身,至一九九七年二月底上映最後一部電影《一個好人》後正式結業,昔日的堂座部分被改為桌球室。
新世界發展決定將皇都戲院大廈進行「三保」保育管理計畫,即保建築、保飛拱、保用途,亦即保留並復修整個戲院部分的外牆、天台拋物線型桁架,以及重構集戲院及劇院於一身的藝術表演場地,把皇都戲院昇華為「文化綠洲」。兩年前,新世界發展已聘請保育經驗豐富中外精英團隊,包括Purcell、WilkinsonEyre、AGC開展「保育管理計畫」,研究皇都各處歷史價值,以便籌備詳細保育藍圖,將在場內各處3D掃描、勘探等,以掌握皇都結構。
皇都戲院多年失修,經歷一九九五年四級火警,及曾改建成桌球室,當年大規模改動令原本戲院殘破不堪,預料勘探會困難重重,現時只有初步保育計畫及「三保」承諾,詳細發展要待完成勘探再作公布。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昨表示,皇都戲院是現今碩果僅存的珍貴文化古迹,類似這類富歷史價值的五十年代戲院,香港早已蕩然無存。皇都戲院不但止擁有六十八年歷史,其建築富現代主義色彩,五十年代時更一度成為國際文化表演地標。他指,保育並非只是保留舊建築,而是要形神俱備,希望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一級歷史建築重拾生命力,成為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鄭又指,集團需要時間讓保育團隊到場勘探,以及制定保育計畫,並期望將項目打造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國際古迹。
皇都戲院屋頂採獨特的「拱橋式建築」設計,此「飛拱」被國際保育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喻為舉世無雙的建築設計,設計有實際建築力學用途,令戲院可無柱設計,同時可減低外來聲音對戲院的震盪,令視聽質素得以提升。惟天台過往是機房、員工休息室,禁止公眾進入。據了解,新世界發展正研究如何改造為公眾可進入的休憩空間,讓公眾近距離欣賞及「打卡」。活化後的皇都戲院將發展作多元化表演場地,並打算引入國際級表演,同時成為支持本地藝術人創作及表演的地點。
新世界發展又已收集逾百件與皇都相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新世界亦正搜尋當年戲院的吊燈,同時也會公開向公眾徵集文物,期望在保育後,於場內展出。戲院的外牆有一幅名為《蟬迷董卓》的浮雕,出自中國畫家梅與天之手,將中國筆觸融入西洋畫,結合中西文化特色,具有保育價值,二〇一七年獲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新世界指由於浮雕多年來缺乏保養,且部分已破損,團隊將盡力研究復修。
負責是次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該項目的成交價屬市價水平,惟項目保育工作有一定限制,料增加發展商建築成本。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