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受訪者現創傷壓力抑鬱症狀

2020-08-07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過去一年本港經歷反修例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港人的精神健康出現顯著困擾。港大研究發現,分別有超過四成及七成的受訪者,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及抑鬱症狀,更有近三成六受訪者同時出現兩項症狀,而且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出現高程度症狀更多。負責研究的學者指,若事件過去一個月以上仍無法抽離,需尋求專業協助。

港大團隊今年二月至七月,研究持續事件之間的互相影響,及個人的風險和保護因素,以電話問卷訪問逾一萬一千名市民,近半為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當中約四成受訪者出現中度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另約七成受訪者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症狀,更有約三成六人同現該兩種症狀。

研究發現,受訪者對前途感到憂慮,以及缺乏防疫物資,是受訪者的主要社會壓力來源,分別佔約六成七及五成三。至於個人壓力層面,有近四成九受訪者曾因與家人關係不和,因而構成精神壓力。

症狀又可分為「反應性」及「非反應性」。當中有中等至嚴重症狀的受訪者中,逾五成屬「反應性」,即是透過遠離壓力來源,可改善症狀。其餘約四成五人的症狀屬「非反應性」,即使遠離壓力仍沒有改善,代表其創傷後壓力或抑鬱症狀已成疾病。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導致市民對公營機構的信心大打折扣,部分有精神健康困擾的港人未必願意主動求助,建議港府盡快重拾市民對有關部門的信心,並加強保障求診者的私隱。

他又指,本港疫情仍未受控,政治氣候亦未完全穩定,不同類型的事件可互相影響,並累積成更大的精神困擾,他預料港人出現創傷和抑鬱症狀的情況或會繼續轉差,又提醒市民保護自己的精神健康,不要累積壓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