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無發現 腫瘤科醫生把脈開中藥後獲紓緩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醫生專訪

2024-05-20 00:00

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無發現 腫瘤科醫生把脈開中藥後獲紓緩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醫生專訪
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無發現 腫瘤科醫生把脈開中藥後獲紓緩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醫生專訪

不少人只信西醫,抗拒中醫,治療癌症更是首選西醫。不過,一邊處方標靶藥,一邊把脈開中藥,是蘇子謙醫生每天的工作寫照。他既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亦是註冊中醫師,提倡中西醫合璧治癌症,認為兩者相輔相成。曾有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抽血也驗不出病因,他把脈找到原因並處方中藥,病人一周後症狀獲紓緩。

蘇子謙既是中醫,亦是西醫,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陳浩元攝)
蘇子謙既是中醫,亦是西醫,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陳浩元攝)

拔尖讀中醫 再攻讀西醫 

究竟為何又讀中醫,又讀西醫?一切由中學時期說起。蘇子謙稱,自中四已接觸中醫學書籍,服用中藥後,對中醫學漸生興趣,並想成為一位醫生。中六時,他拔尖入讀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攻讀中醫全科學士課程。

讀至第4年,大學教授發現他成績優異,且有興趣在學術研究領域發展,遂鼓勵他再修讀西醫。2008年中醫畢業後,蘇子謙再於港大攻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盼涉獵更多醫學知識。當年仍是學生的他深信,許多病例若結合中西醫學理論醫治,治療效果會更勝一籌。

中醫更難讀?更考悟性?

蘇醫生指,由於有理科底子,故讀西醫時較易掌握。至於中醫學,不同門派的特色也不同,沒有標準答案,故相對難學。再者,讀中醫需翻閱不少古籍,需要有一定的中文造詣方能理解。

他認為,讀中醫注重「悟性」,就如學習藝術般,學會基本功後,若要更上一層樓,則視乎「悟性」,亦需要老師「點化」,而西醫則重視臨床實證指引。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縱然行醫至今已十多年,蘇醫生坦言目前仍需不斷進修,增進醫學知識,以提供更適切的治療。

蘇子謙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以中西醫身份行醫至今已十多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以中西醫身份行醫至今已十多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拔尖考入港大讀中醫,畢業後再攻讀西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拔尖考入港大讀中醫,畢業後再攻讀西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先後於公立及私家醫院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先後於公立及私家醫院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重視健康教育,希望幫助大眾多認識疾病及處理方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重視健康教育,希望幫助大眾多認識疾病及處理方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表示,家屬失落、病人失落,醫生也會失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醫生表示,家屬失落、病人失落,醫生也會失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右)中六拔尖入讀港大中醫,因為受鼓勵下讀西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右)中六拔尖入讀港大中醫,因為受鼓勵下讀西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醫生(右一)畢業後行醫至今已十多年,遇過不少病例,他坦言不是每次也能治癒病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醫生(右一)畢業後行醫至今已十多年,遇過不少病例,他坦言不是每次也能治癒病人。(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全身骨痛病因不明 中醫治療後獲紓緩 

西醫無法診斷的病症,可從中醫入手?蘇醫生坦言,採用西醫技術也無法發現的病症,有時透過中醫學卻能診斷出來。曾有一名60多歲女士患肺癌,全身骨痛,稱有7級痛,因擔心癌細胞擴散至骨而求醫。

蘇醫生安排她進行X光、抽血檢查後無發現異常,也無骨轉移的情況,從西醫角度,會診斷為「病情穩定」。但當為她把脈,在中醫角度,卻發現她「風寒濕入骨」,原來該女士早前確診新冠肺炎。蘇醫生推斷,這是因病毒未清引致骨痛,於是處方中藥,該女士服用一周後症狀紓緩。

他稱,西醫會注重科技診斷,透過化驗、抽血、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等檢查來確定診斷。中醫則主要以「望、聞、問、切」作診斷,問診是重要的一環,同時亦依靠臨床觀察,包括把脈、按穴位、看舌頭、看面色等。

中西醫雙管齊下 邊治療邊調理

「我有很多病人是一邊接受西醫治療,一邊接受中藥調理。」蘇醫生憶述,有位患者未正式確診肺癌,但透過影像檢查可判斷,很大機會是肺癌,惟仍需抽血化驗,確認是哪種基因突變,才知道要用哪種標靶藥。

等待期間,他先為患者處方中藥調理身體,紓緩氣喘、咳嗽問題。該患者服中藥後,呼吸順暢了,變得精神了。一周後報告出爐,證實確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型肺癌」,此時再服用相應的標靶藥。

蘇醫生指,西醫治療成效固然快,但中醫在治療慢性病也有優勢,主治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濕疹等疾病。(陳浩元攝)
蘇醫生指,西醫治療成效固然快,但中醫在治療慢性病也有優勢,主治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濕疹等疾病。(陳浩元攝)

積極尋求治療方案 癌症病人變行山達人

醫者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蘇子謙醫生憶述,曾收治一名60歲前列腺癌患者,腫瘤很「惡」,一般有1至2年功效的標靶藥,在他身上只有1至2個月效用,更導致腳部嚴重水腫,行動不便,病情每況愈下,令該患者以為自己命不久矣。

蘇醫生建議患者,從腫瘤組織提取腫瘤DNA,進行基因排序。根據報告結果,蘇醫生發現,採用肺癌免疫治療藥可能有助患者治病。雖然當時的案例較少,但他們仍然決定一試。最終,患者成功去水腫,4至5個月後癌指數更回復正常,行動不便、食慾不振及血便等症狀也得以緩解;進行X光檢查後,更發現成功治癒癌症。

「後來患者對我說,他能行山,甚至走了6小時,這一點我也做不到。」蘇醫生表示佩服。近年,該患者再度求診,癌症雖沒復發,但卻因為免疫治療令他「耗氣」,身體變弱,故服用中藥調理體質。

蘇子謙既從西醫角度治療,亦從中醫角度為病人調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蘇子謙既從西醫角度治療,亦從中醫角度為病人調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慨嘆新藥未到 癌症病人已離世

成功病例多,心酸個案也很多。行醫十多年,蘇醫生坦言,並非每次也能治癒病人。他憶述,曾有一名尿道癌病人要用一種在香港也未註冊的新藥進行治療,要向衞生署申請引入藥物。用藥初期病情穩定,後來因要進行心臟手術,需暫停尿道癌治療,結果癌症復發。打算再引進新藥時,因為疫情延誤,需轉用其他藥物。可惜,等候新藥期間,患者因為免疫力低,感染流感離世。雖然最後無法治療患者,但患者家屬表示感激及理解。儘管如此,蘇醫生每次也會反思「可否做得更好?」。

無法挽救生命,固然令人心酸,那些拒絕接受治療的病人,同樣教蘇醫生心傷。蘇醫生慨嘆,有些病人不願求醫,使用偏方,錯過黃金治療時期、身體變弱後才來求診。他慨嘆自己無法說服這些病人,但亦明白只能盡量勸導。

冀本港中西醫學結合治病 令更多病人受惠

在香港,中醫和西醫經常被分開討論。蘇子謙醫生的目標是,推進香港的中西醫學結合和配合。他認為,香港此方面進展較為緩慢,目前在許多癌症治療情境中,西醫可能會排斥中藥的應用,但他強調,中西醫在治病方面的角色也很重要。談及心願,也離不開癌症病人。蘇醫生希望,香港能夠建立一個詳細介紹中西醫癌症治療流程的平台,這樣對中西醫學的發展和病患也有好處,各有裨益。

蘇子謙醫為《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作者之一,他希望繼續出書,幫助癌症病人及照顧者。(陳浩元攝)
蘇子謙醫為《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作者之一,他希望繼續出書,幫助癌症病人及照顧者。(陳浩元攝)


蘇子謙醫生早前與「癌症資訊網」及一眾醫生和藥劑師出版書籍《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內容探討癌症病人和照顧者常見的問題,並拆解中西醫治療謬誤,以及提供飲食宜忌建議等。蘇醫生稱,因為曾與其中一名醫生在網上直播合作,發現討論甚有火花,遂希望把內容再延伸,並出版成書。

「以往(癌症治療)各方面的人不會共同討論,各有各做,會令病人很困惑。」蘇醫生認為出版這本書很有意義,在市面上亦很少見。他強調,為病人提供正確資訊,比起他們接觸網上不完全正確的資訊會更好。如有機會再寫書,蘇醫生希望加入癌症照顧者的角度,因為不僅病人辛苦,照顧者同樣辛苦,承擔著重要角色。

 

記者:黃泳欣、李梓盈

---

相關文章:

醫生專訪|醫生心痛孕婦為腦死夫跪地求醫 多次急救昏迷路人:救人是我生命一部分

醫生專訪|最早進手術室但最遲走 麻醉科醫生難忘搶救窒息病人:我們不只打麻醉針

醫生專訪|癌症第4期不等於等死 腫瘤科醫生藉藝術助病人找情緒出口:天跌落嚟我都接住你

---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參加《星島申訴王》「港人置業意向」問卷調查,即有機會贏走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2張或SMARTECH智能煮食鍋! https://bit.ly/3V7t3o7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