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无发现 肿瘤科医生把脉开中药后获纾缓 中西医结合治癌症|医生专访

2024-05-20 00:00

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无发现 肿瘤科医生把脉开中药后获纾缓 中西医结合治癌症|医生专访
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无发现 肿瘤科医生把脉开中药后获纾缓 中西医结合治癌症|医生专访

不少人只信西医,抗拒中医,治疗癌症更是首选西医。不过,一边处方标靶药,一边把脉开中药,是苏子谦医生每天的工作写照。他既是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亦是注册中医师,提倡中西医合璧治癌症,认为两者相辅相成。曾有癌症病人全身骨痛,照X光、抽血也验不出病因,他把脉找到原因并处方中药,病人一周后症状获纾缓。

苏子谦既是中医,亦是西医,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陈浩元摄)
苏子谦既是中医,亦是西医,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陈浩元摄)

拔尖读中医 再攻读西医 

究竟为何又读中医,又读西医?一切由中学时期说起。苏子谦称,自中四已接触中医学书籍,服用中药后,对中医学渐生兴趣,并想成为一位医生。中六时,他拔尖入读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攻读中医全科学士课程。

读至第4年,大学教授发现他成绩优异,且有兴趣在学术研究领域发展,遂鼓励他再修读西医。2008年中医毕业后,苏子谦再于港大攻读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盼涉猎更多医学知识。当年仍是学生的他深信,许多病例若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医治,治疗效果会更胜一筹。

中医更难读?更考悟性?

苏医生指,由于有理科底子,故读西医时较易掌握。至于中医学,不同门派的特色也不同,没有标准答案,故相对难学。再者,读中医需翻阅不少古籍,需要有一定的中文造诣方能理解。

他认为,读中医注重「悟性」,就如学习艺术般,学会基本功后,若要更上一层楼,则视乎「悟性」,亦需要老师「点化」,而西医则重视临床实证指引。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纵然行医至今已十多年,苏医生坦言目前仍需不断进修,增进医学知识,以提供更适切的治疗。

苏子谦医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毕业于香港大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为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以中西医身份行医至今已十多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为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以中西医身份行医至今已十多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拔尖考入港大读中医,毕业后再攻读西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拔尖考入港大读中医,毕业后再攻读西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先后于公立及私家医院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先后于公立及私家医院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重视健康教育,希望帮助大众多认识疾病及处理方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重视健康教育,希望帮助大众多认识疾病及处理方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表示,家属失落、病人失落,医生也会失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医生表示,家属失落、病人失落,医生也会失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右)中六拔尖入读港大中医,因为受鼓励下读西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右)中六拔尖入读港大中医,因为受鼓励下读西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医生(右一)毕业后行医至今已十多年,遇过不少病例,他坦言不是每次也能治愈病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医生(右一)毕业后行医至今已十多年,遇过不少病例,他坦言不是每次也能治愈病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身骨痛病因不明 中医治疗后获纾缓 

西医无法诊断的病症,可从中医入手?苏医生坦言,采用西医技术也无法发现的病症,有时透过中医学却能诊断出来。曾有一名60多岁女士患肺癌,全身骨痛,称有7级痛,因担心癌细胞扩散至骨而求医。

苏医生安排她进行X光、抽血检查后无发现异常,也无骨转移的情况,从西医角度,会诊断为「病情稳定」。但当为她把脉,在中医角度,却发现她「风寒湿入骨」,原来该女士早前确诊新冠肺炎。苏医生推断,这是因病毒未清引致骨痛,于是处方中药,该女士服用一周后症状纾缓。

他称,西医会注重科技诊断,透过化验、抽血、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等检查来确定诊断。中医则主要以「望、闻、问、切」作诊断,问诊是重要的一环,同时亦依靠临床观察,包括把脉、按穴位、看舌头、看面色等。

中西医双管齐下 边治疗边调理

「我有很多病人是一边接受西医治疗,一边接受中药调理。」苏医生忆述,有位患者未正式确诊肺癌,但透过影像检查可判断,很大机会是肺癌,惟仍需抽血化验,确认是哪种基因突变,才知道要用哪种标靶药。

等待期间,他先为患者处方中药调理身体,纾缓气喘、咳嗽问题。该患者服中药后,呼吸顺畅了,变得精神了。一周后报告出炉,证实确诊最常见的「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此时再服用相应的标靶药。

苏医生指,西医治疗成效固然快,但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也有优势,主治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湿疹等疾病。(陈浩元摄)
苏医生指,西医治疗成效固然快,但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也有优势,主治免疫系统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湿疹等疾病。(陈浩元摄)

积极寻求治疗方案 癌症病人变行山达人

医者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苏子谦医生忆述,曾收治一名60岁前列腺癌患者,肿瘤很「恶」,一般有1至2年功效的标靶药,在他身上只有1至2个月效用,更导致脚部严重水肿,行动不便,病情每况愈下,令该患者以为自己命不久矣。

苏医生建议患者,从肿瘤组织提取肿瘤DNA,进行基因排序。根据报告结果,苏医生发现,采用肺癌免疫治疗药可能有助患者治病。虽然当时的案例较少,但他们仍然决定一试。最终,患者成功去水肿,4至5个月后癌指数更回复正常,行动不便、食欲不振及血便等症状也得以缓解;进行X光检查后,更发现成功治愈癌症。

「后来患者对我说,他能行山,甚至走了6小时,这一点我也做不到。」苏医生表示佩服。近年,该患者再度求诊,癌症虽没复发,但却因为免疫治疗令他「耗气」,身体变弱,故服用中药调理体质。

苏子谦既从西医角度治疗,亦从中医角度为病人调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苏子谦既从西医角度治疗,亦从中医角度为病人调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慨叹新药未到 癌症病人已离世

成功病例多,心酸个案也很多。行医十多年,苏医生坦言,并非每次也能治愈病人。他忆述,曾有一名尿道癌病人要用一种在香港也未注册的新药进行治疗,要向衞生署申请引入药物。用药初期病情稳定,后来因要进行心脏手术,需暂停尿道癌治疗,结果癌症复发。打算再引进新药时,因为疫情延误,需转用其他药物。可惜,等候新药期间,患者因为免疫力低,感染流感离世。虽然最后无法治疗患者,但患者家属表示感激及理解。尽管如此,苏医生每次也会反思「可否做得更好?」。

无法挽救生命,固然令人心酸,那些拒绝接受治疗的病人,同样教苏医生心伤。苏医生慨叹,有些病人不愿求医,使用偏方,错过黄金治疗时期、身体变弱后才来求诊。他慨叹自己无法说服这些病人,但亦明白只能尽量劝导。

冀本港中西医学结合治病 令更多病人受惠

在香港,中医和西医经常被分开讨论。苏子谦医生的目标是,推进香港的中西医学结合和配合。他认为,香港此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目前在许多癌症治疗情境中,西医可能会排斥中药的应用,但他强调,中西医在治病方面的角色也很重要。谈及心愿,也离不开癌症病人。苏医生希望,香港能够建立一个详细介绍中西医癌症治疗流程的平台,这样对中西医学的发展和病患也有好处,各有裨益。

苏子谦医为《中西医药剂师倾下偈──给癌症病人的建议》作者之一,他希望继续出书,帮助癌症病人及照顾者。(陈浩元摄)
苏子谦医为《中西医药剂师倾下偈──给癌症病人的建议》作者之一,他希望继续出书,帮助癌症病人及照顾者。(陈浩元摄)


苏子谦医生早前与「癌症资讯网」及一众医生和药剂师出版书籍《中西医药剂师倾下偈──给癌症病人的建议》,内容探讨癌症病人和照顾者常见的问题,并拆解中西医治疗谬误,以及提供饮食宜忌建议等。苏医生称,因为曾与其中一名医生在网上直播合作,发现讨论甚有火花,遂希望把内容再延伸,并出版成书。

「以往(癌症治疗)各方面的人不会共同讨论,各有各做,会令病人很困惑。」苏医生认为出版这本书很有意义,在市面上亦很少见。他强调,为病人提供正确资讯,比起他们接触网上不完全正确的资讯会更好。如有机会再写书,苏医生希望加入癌症照顾者的角度,因为不仅病人辛苦,照顾者同样辛苦,承担著重要角色。

 

记者:黄泳欣、李梓盈

---

相关文章:

医生专访|医生心痛孕妇为脑死夫跪地求医 多次急救昏迷路人:救人是我生命一部分

医生专访|最早进手术室但最迟走 麻醉科医生难忘抢救窒息病人:我们不只打麻醉针

医生专访|癌症第4期不等于等死 肿瘤科医生藉艺术助病人找情绪出口:天跌落嚟我都接住你

---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参加《星岛申诉王》「港人置业意向」问卷调查,即有机会赢走香港迪士尼乐园门票2张或SMARTECH智能煮食锅! https://bit.ly/3V7t3o7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内容,请立即浏览「区区有申诉」活动专页,https://bit.ly/41hgS9E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