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室|「理」想?「你」想?(上)

2022-11-15 13:04

Unsplash图片
Unsplash图片

想子女有一个理想的将来,是作为家长的一个梦想,例如:想子女成材、想子女成功、让子女实践理想等等的想法。当中「成材」、「成功」、「理想」等字眼看似很实在,却能有不同的解读,背后有不同的意义,重点是这些意义是谁所赋予。

笔者先在文章开初分享一位家长的真实经历。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单亲的会计师妈妈,她育有一名女儿。家长曾向笔者忆述,女儿在中六选科的时候,当初她一心认为自己为女儿挑选了「最好的路」,她认为女儿一样对会计这一行业有兴趣,她更认为由于自身的人脉、学识与工作经验,自己可以好好协助女儿达至平步青云、排除万难,并认为这是一条只赢不输的路。

从妈妈眼中,女儿亦看似很满意,便踏上了会计之路。幸运地,女儿完成公开试之后,顺利入读大学,并修读会计。在大学生涯的开初,一切仍看似顺利,女儿有着不错的成绩,妈妈欣喜若狂,于第一个学年完结后,与女儿庆祝一番。没料到好景不再,很快,女儿不能维持良好的成续,最后女儿选择了停学,更患上了抑郁症,亲子关系亦因而破裂。

故事先停在这边,大家不妨想一想,为何「最好的路」出错了?有时候,父母和子女眼中对「成材」、「成功」、「理想」的定义会存在着差距,父母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子女身上,子女或会尽力成为「理想的子女」,可是慢慢地,子女会与真我背道而驰,直到临界点,便有机会一发不可收拾。

笔者想寄语大家,作为父母总会想将最好的提供给子女,这是出自于父母的爱与关心,不过,谨记别把「你」想当作为子女的「理」想啊!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汤家隽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汤家隽先生。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1月15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学友智库|温柔的等待

学友智库|公民科九宫格自主学习活动

学友智库|开始及结束多加心思 提升活动成效

学友智库|拓阔青年学生新出路

学友智库|「一国两制」教育事业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