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室|学会爱的语言(四) 请求的艺术
2022-09-20 12:07
「我看到大厅有很多垃圾尚未清理。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放工回家后,会有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让我休息。你可以不把垃圾胡乱放在大厅的地板上吗?」话音刚落,孩子随即把玩具散落在大厅的每个角落,使我们气上心头。这段对话似乎已经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元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但为何孩子还是不明白我们的心中所想呢?
这是「学会爱的语言」系列最后一篇文章,今次谈的是第四个重要元素:「请求」。我们提出请求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对方能作出某种行动,共同改善生活现况。发言时须注意三个要点,才能在重视彼此感受之馀,亦能较易达成共识。
若果我们只说「你不可以这样」,对方便会因为不能理解你背后的真正需要,而只能把行动停留于「不做这些」,使问题的症结未能消除。因此,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实际期望是甚么,让对方不会感到困惑。例如,我们可以说:「你在使用大厅后,可以帮忙清理、收拾场地,让大家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休息吗?」把期望说得愈清楚,我们便愈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为了确保对方已经掌握我们的实际期望,我们也可请求他们反馈。我们可礼貌地问:「我的意思清楚吗?」无论对方理解与否,我们也可感激他的聆听,从而表达对他的尊重。我们亦可请对方说出他对这个请求的理解,一旦与我们的意思略有偏差,我们亦可作出适当的补充。
我们提出请求,目的是希望彼此能带着爱来互相倾听,最后在爱的基础上兼顾大家的需要。然而,若果我们只是强硬地苛索对方,或对方一旦拒绝我们的「请求」便要受到责罚、批评,这些便不再是「请求」,而是「命令」。面对命令,对方起初或许会屈服,但他们并不会甘心乐意地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这些「改变」很快便会倒退;对方亦或许会反抗,在一片争吵声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祝愿大家在未来能以爱沟通,以真诚的心与挚爱联系。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黄筠媛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黄筠媛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9月20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原文标题为〈学会「爱的语言」(四):「请求」的艺术〉。
图: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