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对治完美主义 做个不完美主义者

2022-08-05 12:17

懒惰的学生会令老师很头痛,因为他们总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拖着,上课不听书,下课回家后又不做功课。现今的教育支援较以往更完善,老师不轻易将学生标签为懒惰,他们会尝试了解学习动机低的背后是否基于特别原因(例如家庭因素、朋辈社交、情绪或精神健康问题等),以作跟进和协助。

除了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外,还有一类学生是老师应多加关注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在老师心目中是乖学生,因为他们做事认真,爱尽善尽美。然而,这种完美主义的背后,或潜藏着一些危机。为师者,也应多加洞察。

在著作《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How to Be an Imperfectionist)中,作者斯蒂斯盖斯就曾对这类人作仔细描述:完美主义并不如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些积极正向,「它只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海面下占据了冰山百分之九十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完美主义的潜在风险是,由于害怕失败、害怕不完美,因此便不敢尝试和采取行动,如遇到难关,很容易会变成一名拖延者,永远在等待着最佳时机、最齐备资源和最充足资讯的来临,才愿意开展工作。然而,要以上条件都齐备,要等待多久呢?

盖斯认为要化解完美主义所面对的问题,就是鼓励他们做不完美主义者。当然,这里的不完美主义,并不是指一种甚么都不做或甚么都乱做的处事态度,它只是指另一种先把事情做完而不一定立即要求自己做到完美的态度。他们着重行动,而不时常注视着结果;他们重视过程和成长,而不止放眼于成败和收获,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关注过程,结果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因材施教是历久不衰的教育智慧。不完美主义对本身做事马虎的同学当然不合适,但对事事要求完美,乃至弄得自己精神绷紧的同学来说,或许是一道良药。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8月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谈经论学|认识脑朋友 学习更得心应手

谈经论学|赛局育儿法 培育双赢思维

谈经论学|学习者的自我感觉

三张便利贴 将书本知识化为己用

假新闻传播迅速 影响资讯素养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