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经论学|赛局育儿法 培育双赢思维
2022-06-17 12:09
教儿育女要有心,也要有力。心是爱心,力是智力。为何要智力?因为在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父母既会对他们有要求(如学业),他们也会倒过来对父母提出各种请求(如要买玩具、吃零食或去游玩等)。如果家长空有爱心,而没有足够的智力、智慧及转数,便很容易被子女牵着鼻子走。如家中有多于一名小孩,那情况便更为复杂,因为父母除了要应对孩子的个别问题外,还可能要处理兄弟姊妹之间的你争我夺(如争玩具、争用平板电脑)。
面对家中小孩之间的竞争,两名知名的赛局理论家,纽约大学教授布莱姆斯(Steven J. Brams)和联合学院教授泰勒(Alan D. Taylor)在合著的《双赢结局:对所有人都保证公平的结果》中,便提出了应对方法。以下介绍其中两点子:
第一,「我切,你选」。先说一个小故事,一名母亲买了蛋糕给兄弟二人分享。以往,她会亲自把蛋糕切成两块作分配,但由于两兄弟经常投诉她分配不均,妈妈便决定改用「哥哥负责切,弟弟优先选」的新方法。当哥哥把蛋糕切开时,他会尽可能把整块蛋糕平均分,因为他心知若然切成一大一小,弟弟会选择大的,而剩给他的就会是小的;而由于弟弟有优先选择权,因此无论哥哥如何切,他也不会再有异议。妈妈就是运用智慧,在自己不用出手(切和分)的情况下,令两名儿子都获得满意的结果。以上方法除了可应用在分蛋糕外,还可用作其他的分配上。
第二,「先取,取少」,正式的名称为「平衡轮流法」。例如,当两姊弟因争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而僵持不下时,爸爸便可以尝试运用「平衡轮流法」来打破僵局,即当一人先选第一个节目看后,另一个人便可以选后面两个节目。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些人会选「先取,取少」,另一些人会选「后取,取多」,纷争因而平息。
以上两法,重点在于通过互相商讨和协议,以达至即使不一定是「均分」,也会出现令双方或多方都满意的结果。家长亦可藉此教育小朋友,在双方出现矛盾时,如何运用智慧,与他人有商有量,解决纷争。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17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