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习风格

2022-03-28 13:46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称为学习风格。一般来说,如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愈一致,学生应学得愈好。在众多的学习风格理论中,最常被提起的其中之一是「VARK学习理论」。该理论指出,我们可根据不同人擅长的学习方式,将他们分成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读写型(Reading/Writing)及动手型(Kinesthetic)四类。

视觉型学习者从图片/图像中学习效果最好;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别人讲解学习效果最好;读写型学习者通过读和写学习效果最好;动手型学习者从动手学习效果最好。

以上分析似乎十分合理,但亦受到不少质疑,认为理论欠缺实证基础。例如,有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先通过传统的方式为参与者进行学习风格评估及将他们分类为「视觉型学习者(图形学习者)」和「读写型学习者(文字学习者)」。然后,把他们随机分至「文字学习组」和「图像学习组」以学习有关「电路」的知识。

「文字学习组」通过理解定义与文字说明来学习,而「图像学习组」则通过阅读电路图来学习。根据VARK理论,应该是「视觉型学习者」在「图像学习组」、「读写型学习者」在「文字学习组」能学得更好吧!但研究结果却显示不到这个关系。该测试其后在不同的地方再进行,结果亦是一样。

对于以上情况,有以下可能的解释:第一,某人擅长以某方式(如听觉型)学习,不等同于他在学习任何东西时,都是以该方式进行效果最好。例如,当学习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时,即使我们不是视觉型学习者,也不能没有地图;又例如,当学习踏单车时,即使我们不是动手(脚)型学习者,也总不能轻视把脚踏上单车上(动脚做)的重要性吧!因此,我们应采取何种学习方式,除了要考虑学习风格外,还要观乎我们正在学习些甚么。

第二,VARK理论有一个盲点,就是忽略了多感观学习的作用。其实已有不少文献说明人们多感观学习的效果会较任何一种(听、说、看、做)高得多。因此,与其拘泥于其中一种风格,倒不如想想如何运用多种方式学习吧!

电邮:[email protected]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副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3月2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原文标题为〈学习风格的反思〉。


延伸阅读:

分享暑期网上学习资源 

生涯规划|如何订立人生目标? 

孩子犯错不必怕 从错误学习 激发脑部潜能 
 
疫下教学新常态 Plan B的重要性 

求学不是求分数 面对学生进取「求分」 老师可以如何应对?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