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札记|自.知.智

2022-06-10 12:56

笔者在过往的栏目常着墨于学习历史的价值和意义,相信读者也有同感。因此,笔者今期打算另开新章,探讨学习历史与人生、社会的关系。

相信读者也注意到,这篇文章以三个发音相近、意思迥异的字作标题。这三个字正是笔者学习历史、醉心于学术的大原则。

首先,学习应从「自身」谈起。学习历史也如是。到底自己对甚么课题有兴趣呢?希望以哪一个历史人物为榜样呢?这就是「自」。

第二个字是「知」,指「知识」。当找到有兴趣的历史课题之后,笔者会马上尽可能博采百家,不限作品出处,累积有关课题的知识。这个过程漫长而恼人,但学习正是解决困难的过程!

第三个字是「智」,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笔者早前翻看李金强教授在国史教育中心(香港)的讲座,他提到西方学术纵有可取之处,但亦有流弊——太注重挑战既有观点。这令我有所启发——学习,甚或学术研究的「智慧」不在于「为挑战而挑战」,而在于「为学术而学术」。蔡元培先生已经把此话讲得通透,读者也可慢慢细味。因此,埋首纸堆,实事求是,进而从史实提炼个人观点,才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最佳办法。

笔者把蔡元培先生的说话重新演绎。在今天的社会,「为学习而学习」才是理想的学习模式。这种「为学习而学习」并非「为考试而学习」。考试固然是学习诱因,但这并非学习历史的最终目标。对于笔者而言,「为学习而学习」是指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理想。这个目标看来遥不可及,但这就是「理想的力量」——没有理想,谈何动力?

用现今流行的「潮语」说,笔者上述的所思所感可谓相当「离地」。可是,工业革命后,人们似乎逐渐淡忘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动力。「数字」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字」的力量却被人们所忽视。

「自」仅仅是学习的第一步,学习出于「自身」是为了达至「公」的目标。只有学习、重视历史等人文学科,人类才能突破文明的瓶颈前进,达到「致」的最终目标。


张玮宗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委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10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青史札记|研读历史有感

学习历史 学会通向未来

历史学习法|善用新研究方法 细心求出历史全貌

习史有法 唔只背诵咁简单

打机学历史是否可行?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