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寒梅|疫中寻序(中)

2022-06-15 11:20

承前文,笔者在教育燃新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的「后疫前瞻系列」讲座中,分享了疫情下教育界发生的七个转变,并作出反思。

继「师生适应力」和「学校文化」后,第三是「教学资源」的变化。过去两年,不少学校升级了硬件设备,包括添购平板电脑、触控笔、智能电视和引入无綫影音及投影系统等,又为学生提供耳机、SIM卡和WiFi分享器等,以加强电子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网上学习资源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多元化、高质素的教材被老师采用。然而,笔者发现切合香港课程的本地化网上学习资源不多,现有的资源未能有效促进师生在网课上的学习互动,因此老师须自行设计校本教材以补不足。笔者希望香港会有更多本地化网上学习资源,帮助老师弹性地切换面授课堂、网课和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第四是「人本关怀」的展现,学生在疫情下失去正常的校园生活,为了帮助学生,老师不仅是看到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思考他们的需要。例如老师看到学生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上课,对双眼造成负担或不适,校方在听取老师意见后购买了大量眼药水赠予师生。所谓物轻情义重,相信学生和老师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关心。疫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联系,笔者藉此机会也了解到同事们工作以外的另一面,大家在患难中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建立了信任和默契,成为后疫时代发展学校的强大力量。

第五是重新思考「教育目标」,疫情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进程,初期校内考试被逼取消,学校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故此,学校尝试引入和自行设计全新的学习及评估模式,重视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历,反映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取态慢慢改变。虽然学校在架构和规范上仍要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但不少学校力变求存,在困境之中探索更多教育的可能性,实践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

下一篇最终章,笔者将为大家分享疫情下教育界发生的最后两个转变。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廿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15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墙角寒梅|陈校长免费补习天地卖旗日

墙角寒梅|疫中寻序(上)

墙角寒梅|如何发展子女潜能

墙角寒梅|如何为小六生选合适中学

墙角寒梅|把握机会培育人才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