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想teen开|疫症创伤后成长

2022-05-12 16:17

早前看到新闻报道:年幼的孩子因感染新冠肺炎,发烧抽筋被送院,因应医院防疫措施,不能容许照顾者陪伴,幼儿需要独自留院。「我很心痛,孩子出院后狂吃汤粉,好像饿狼一样!可想而知,他在医院受到甚么对待!」「孩子晚上发噩梦,要求跟爸妈睡觉!」「我很伤心,好像他的心有一个不可填补的空洞。」妈妈感叹说。精神科医生说:「孩子因他们的发展还未能处理独自留院,出院后可能出现情绪行为问题。」「这种分离甚至可能导致孩子长远的心理发展!」幸好,受访的孩子住院两天,经过三个星期,已经身心复原。

强纳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和汤玛斯.库利(Thomas Cooley)两位教授合著的《为甚么我们制造出玻璃心世代?》一书,说到本世纪最大规模心理危机,就美国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让下一代变得脆弱、反智、反民主。过去数十年,美国的整体社会气氛鼓励年轻人以「三大谬误」来思考,今天我只说其中之一,那是「脆弱」的谬误:杀不死你的,让你更脆弱!

最近关于新冠感染后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研究发现,正向的调适策略(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有助提升心理质素和韧力,最关键因素包括对事情有正面的态度,例如孩子要单独留院,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然后正面地告诉孩子住院的需要,目的为了治病。父母给予空间让孩子撒娇,不要太担心,孩子需要一点时间平静下来,这过程正是孩子对父母有安全依附的特徵。缺乏安全依附的孩子,会表现出极端情绪,看似「冷静」或经过长时间也不能安抚的哭闹。其他包括社交朋辈的支援,还有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研究也指出,过分负面、情绪导向面对问题,或极力回避风险等,都会导致不良的精神健康。海德特教授指出,「脆弱」的谬误是现在的社会风气让人们误以为「应该」要避开受挫的风险,一切「安全至上」。不过,若要让下一代的青少年有强韧的心理质素,减少心理障碍,我认为「无常」的生活已经是一个好「教室」,关键在于成人能否正面地好好运用。电邮:[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为私人执业精神科专科医生,育有两子。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5月12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原文标题为〈疫症后的创伤后成长〉。

延伸阅读:

苗想teen开|行动不便的日子

苗想teen开|对于天赋这回事

苗想teen开|孤独是病吗?

苗想teen开|教育制度的反思

透过内心演练 达至心想事成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