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小变动 造就孩子自主自理

2022-04-30 11:11

疫情下,家长和小朋友宅在家,加上在香港人平均居所面积只有161平方尺及缺乏空间质素的情况下,家居很容易变成一个「亲子困兽场」。在空间不足的环境下,家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让小朋友有自己的空间,有自行管理的天地?

 
空间规划培养自理能力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根基,小朋友也是家中的一个持份者。在这困惑时期因为「WFH」和早来的「暑假」多了在家的时间,不妨略作环境改善,令空间更有条理,从而引发小朋友学懂自动自觉收拾东西,以及习惯在合适的空间进行日常工作,可减少家长与小朋友在家发生的冲突,将家居的环境以小朋友的活动为中心设计,创造出他们具归属感的角落。

家长可以把日常生活习惯视为教育而不是家务,营造合乎小朋友身高大小比例来重新规划空间,使小朋友有归属感和动力去做好任务,例如:将准备食物的枱、洗手处、帮助晾衫及照顾小盆栽等地方的高度和空间调整到方便他们参与。小朋友透过日常生活的参与,可以学习自理、管理家居的空间,以及训练自立。


分功能区和自主空间

家长可以透过家居设计给小朋友留出一点点的自主角落,例如:分开功能区域,把家俱对齐线条,将相同高度的柜放在一起,把层架与周边的家俱调较至同一水平等。家俱以小朋友的高度水平线划分大人和小朋友的区域,上层放大人的物品,下层是小朋友的自主区,可避免家居危险及减少发生亲子冲突的机会。把近地面的柜清空作为小朋友放置物品的地方,鼓励把物品展示整齐美观,令大家感到舒适。在大人忙的时候,小朋友也能在自己角落做自己的事情或玩耍,不需时常争取大人的注意力。家长也可在小朋友的区域中提供可以照到自己全身的镜子,令小朋友也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仪容,养成自我观察的好习惯。

家长亦可以在书枱给小朋友腾出一个小小的秘密柜格,由他们自己管理,让他们爱护和用心整理私人物品,从分辨私隐物品与公开物品,到好好整理排列到储存秘密,归属感可推动孩子保持日常空间秩序的动力,并帮助提高学习兴趣和专注力,对私隠敏感度也可由小开始渐渐培养。


配合简约生活理念

有些传统概念是把混乱的物品关在眼不见的地方,但其实整理妥善,是一门令心灵平静的展示。家长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实践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减少物质的简约生活理念,效果会更持续,例如:根据衣柜的容量限制购买衣物的数量, 每三个月检查小朋友的衣服是否合身,把已不合穿的衣物转让有需要的人等。

大家就趁这段抗疫期间,与小朋友在家中来一个小小的改造,打造属于小朋友的小天地,也许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以上资料由慈慧幼苗亲子学堂合作伙伴多磨建社(Domat)共同创办人马洁怡提供

@2022 Healthy Se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