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童健康】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预防儿童二型糖尿病

2021-05-11 15:18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以往糖尿病多属年长人士常见的慢性疾病,但近年,患二型糖尿病的儿童数字有上升趋势,情况令人关注。二型糖尿病的主因是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儿童体重超标是引致二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未能控制血糖水平,更有机会引致急性及慢性并发症,后果严重。儿童保持均衡饮食及多做运动,控制体重,有助预防患上二型糖尿病。以下由儿童糖尿协会医疗顾问及香港儿童内分泌科学会会长游可聪医生拆解一型及二型糖尿病的正确资讯,供家长深入认识糖尿病的真面目。


香港儿童二型糖尿病升幅较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份病人为一型或二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香港儿童糖尿病名册>的统计显示,在1997年至2007年,患一型糖尿病儿童的数字是每年平均每100万人中有2.2新增个案;2008年至2017年,则每年平均每100万人中有4.3新增个案,而在2015年至2017年有缓和趋势,相比其他北欧国家,例如芬兰等国家的数字亦较低。

另一方面,患二型糖尿病儿童于1997年至2007年的数字是每年平均每100万人中有1.27新增个案;2008年至2017年则每年平均每100万人中有3.42新增个案,显示患有二型糖尿病的儿童比一型糖尿病的儿童数字增幅较大。

发病年纪方面,一型糖尿病儿童平均于10.5岁发病,二型糖尿病儿童平均于14.7岁发病。男女患者比例方面,女童患一型糖尿病占56.5%,男童患二型糖尿病占51.9%。


两大糖尿病类型

一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以致胰脏功能衰退,控制血糖稳定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令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一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所造成,遗传因素方面,香港儿童患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相比北欧国家为低,显示香港儿童带有较少致病基因;环境因素方面,有研究指儿童受肠病毒感染后,有机会使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而诱发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对胰岛素敏感度不足,以致他们的胰脏需要制造更多胰岛素,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二型糖尿病是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及肥胖等问题所引致。


及早察觉典型病徵

病徵方面,一型及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分在血液积存,要靠小便排出体外,以致患者出现小便频密及口渴的现象。

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身体不能有效地转化体内的糖分成为能量,需要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制造能量,引致患者体重不正常地下降。

一型糖尿病及少数二型糖尿病患者亦可能会出现酮酸中毒的徵状。人体分解脂肪的过程中会产生酮,当体内积聚过量酮,便有机会产生酮酸中毒,令患者出现疲倦、呼吸急促、肚痛、作恶、呕吐等徵状,严重的更会引致昏迷。

当家长发现儿童出现小便频密、口渴及消瘦的典型糖尿病徵状时,便要及早看医生抽血检查。


一型糖尿:四大治疗原则

治疗方面,一型糖尿病儿童基本上有四大原则控制血糖,大部份一型糖尿病儿童透过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日需要于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注射;或透过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帮助儿童控制血糖。

第二个原则是监察血糖,建议儿童每日于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笃手指」,或透过24小时血糖监控仪器,以检视儿童的血糖水平。

第三个原则是从饮食著手,患有一型糖尿病的儿童及其家长可以约见营养师,学习及掌握碳水化合物的交换概念、学习看包装食物的营养标签以选择适合的食物;家长亦可学习利用代糖制作适合糖尿病人进食的甜品及其他菜式等,以建立儿童均衡及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四个原则是做运动,建议儿童每日做30分钟或以上感兴趣及中等强度的运动(即做完运动后有少许出汗、呼吸急速及心跳加快),例如:跑步、球类运动及踏单车等。

另外,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所以儿童及家长亦要认识低血糖的徵状及正确处理方法。


二型糖尿:口服药物作治疗

二型糖尿病病童可以先透过做运动和调节饮食的方法控制血糖,如以上方法未能好好控制血糖,便需要服用双胍类降血糖药物。若效果仍未如理想,便要考虑注射胰岛素或GLP-1受体促效剂,控制血糖。


急性及慢性并发症

如儿童不能好好控制血糖,可能会引致急性及慢性并发症,例如:一型糖尿病儿童注射胰岛素不足,有机会引致酮酸中毒的急性并发症;如血糖长时间偏高,便会引起慢性并发症,影响身体的大、小血管,例如:影响眼睛的血管会形成视网膜病变、影响肾脏的血管会形成糖尿病肾病、影响下肢的大血管形成周边血管病变等。


预防方法

由于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日常生活习惯及肥胖所致,所以要儿童预防二型糖尿病,应先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建议每天做30分钟或以上运动及保持均衡饮食习惯,以控制体重及血糖。

虽然现时没有研究显示儿童多吃甜食或糖果会直接引起二型糖尿病,但如果儿童进食过量甜食或糖果,以致体重上升都是引致二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所以儿童要避免进食过量甜食或糖果。

以上资料由儿童糖尿协会医疗顾问及香港儿童内分泌科学会会长游可聪医生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权转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