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改善孩子健康 治疗异常出汗

2021-02-26 14:07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作为温血动物的人类,透过出汗来蒸发热能,让身体的体温正常或平衡。《素问•阴阳别论》言:「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是指体内的阳气;「阴」则指体内的津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指汗为体内的津液,经阳气蒸发,从毛孔外泄到皮肤表面。中医理论阳气作用为防御保暖,阴血作用为营养滋润,阴阳平衡、调和,则体内的津液得以正常运作。

     中医有一个概念:心主血,汗为心之液,所以不正常出汗便是一种症状和病理状态的表现(虚证)。临床上一般概括划分为两种情况:自汗及盗汗。自汗就是没有大运动量或相对温度不是太高的时候,都会大量出汗;盗汗就是晚上睡着的时间会不自主地出汗。一些文章将自汗及盗汗直接跳到辨证或诊断,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肺卫不固证」即是肺的防御功能不足,无法巩固毛孔以使平常头颈胸背也出汗多,但是出汗在临床上还要考虑好多病因病机。

     《本草纲目》李时珍说︰黄芪(黄耆)味甘,微温,归肺、脾经,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证。用量为9至30克。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指出小儿汗症,一般是先天不足,或兼照护失宜。「肺卫不固证」(不限于小儿)主要证型:头为阳气会聚的地方,肩背亦是,故此证以头部、肩背汗出明显;运动会耗损肠气,津液随气走泄,汗出便更甚。阳气不足,津液亏损,便表现出精神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肺的巩固毛孔功能不够紧密,感冒外邪容易侵袭,故常生外感病。症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指纹淡。

     治法应为益气固表,方药可考虑玉屏风散合生蚝散加减。出自《丹溪心法》的玉屏风散之方义是这样说,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不限小儿),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原方组成为黄耆二两(蜜炙), 白术二两,防风一两; 近代以重用黄耆补气为主与白术、防风的比例多采三比一。然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说小儿稚(少)阳也,少阳属木即其气向上向外,以能疏通透泄条为佳,气血正常运行则不易患病。就出汗的表面症状而言,玉屏风散主驱散风邪,风平则汗止。实借黄耆走向表面之力,领其他药而速达于表面并止汗,并非黄耆自己能止汗。

「玉屏生蚝粥」(4人用)

     功效:通透肺脾肾三焦,体表得以加固防御而止汗

     材料:黄耆及白术各30克、防风20克,白米150克,生蚝300克,适量碎瘦肉、芫荽、葱、唐芹、冬菜、姜、大地鱼(粉)

     做法:生蚝以豆粉洗净乾水备用,瘦肉汆水及切碎调味微煎香,芫荽、葱、唐芹、冬菜切细粒、姜(切丝);将黄耆及白术各30克、防风20克浸洗后用6碗水约煮30分钟成3碗,去药渣,取药汁加米、碎瘦肉、大地鱼(粉)、姜丝和清水煲成微稠合适的肉粥,最后加入生蚝煮熟,混入芫荽、葱、唐芹、冬菜细粒稍滚即可

     适合人士:肺脾肾阳虚体质人士,可每周服一次,六岁以下小儿份量减半,气虚、平和体质人士也可服用

谢庆绵
作者为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临床中心及中药房高级中医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